“这首诗以采莲为主题,通过对比和拟人等手法。”
“生动地展现了江南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富有诗情画意和民族特色。”
“刘方平的诗歌多咏物写景,尤其擅长绝句,形式简洁,语言清新,富有江南风光和民俗风情的特色。”
“他的诗歌多写闺情、乡思,思想内容较贫弱。”
“但艺术性较高,善于寓情于景,意蕴无穷。”
“刘方平的诗歌与他的画风相互影响,都体现了他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生活的隐逸。”
“他是一位被严重低估的唐代诗人,他的诗画风格清新自然,富有诗情画意和民族特色。”
“他虽然不愿从政从军,但却以文化艺术为志业,为唐代文坛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辛弃疾:这首《春怨写一个贵家少女,幽闭于深门大院之中,无限怨恨之情。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满地不开门。
这首诗,从艺术上来说的确婉丽至美,从情感表达来说更是将满篇伤情寂寥浸入人心。
第一句纱窗日落渐黄昏,写时间之晚。
随着纱窗日落,黄昏降临,室内的光线越来越暗淡了。
诗人从日落渐黄昏写起,使整个环境笼罩在暮色的气氛之中,给人增添了凄凉的感觉。
第二句金屋无人见泪痕,写怨人之苦,是全诗的中心句。
句中的金屋,原为汉武帝宠爱陈后主的故事,后指娶妾谓之金屋藏娇。
此句中的金屋,表明所写之地是与人世隔绝的深宫,所写之人自然是幽闭深宫中的少女。
少女面对幽闭的深宫,在日落纱窗凄凉孤寂的环境之中。
无人得见,无人同情,自然要悲伤、落泪了。
泪痕二字,点明其垂泪之久,悲伤之深。
少女为什么满脸泪痕,诗人未有交代。
但读者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少女悲伤、怨情的缘由。
是怀念远方的情侣,还是失宠之怨情?
这里,诗人仅用泪痕二字,便把少女悲切之程度刻画得入木三分。
以上两句从时间之晚,深宫之静寂,交代了日落后环境幽暗、凄凉之特点。
如果诗人仅仅停留在这一点上,诗的意境、手法便不见得有何高明。
诗的高妙之处,就在于作者在以下二句中,为我们所展示的另一番天地。
第三四句寂寞空庭春欲晚,梨满地不开门。
现在已经是晚春了,院中的都快凋谢了,鸟也不来了,只有雪白的梨撒满一地。
庭院的门紧紧关闭着,空荡荡的一个庭院非常寂寞。
这一景物自然会使女主人公伤怀春天,进而由伤春而伤怀青春的逝去。
她独自一人守着空房,虚度时光,不就像晚春中的梨吗?
虽然洁白美丽如玉,但最后总要枯萎,化成泥土,这种暗示很耐人寻味。
再说这一景物会使女主人公倍感孤独,因为昏暗的房中本来已经孤独一人,无人为伴了。
现在连院中的鸟也不再陪伴她了,怪不得她要泪流满面呢!
这首诗,写了日落,又写黄昏,使暮色加倍昏暗。
写了春晚,又写落满地,使春色扫地无余。
写了金屋无人,又写庭院空寂,更写重门深掩。
把诗中人无依无伴、与世隔绝的悲惨处境写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此外,诗中的日落、黄昏、春欲晚、梨满地。
又象征诗中人的命运,作为诗中人的影子来写的。
这使诗篇更深曲委婉,味外有味。(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