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伟见状似笑非笑了一下,没说话,安静的看着。
王青松看了看,就收回了目光,这玩意不上手,他又看不懂,等于白看。
随后看着伸头瞅着东西的周颖好奇的问道:“这个交流会是谁办的?怎么没看到人呢?”
听到这话,周颖回过头来:“哦,好像是一个大老板,人还没来,你看到了吗?那个就是他们这里的负责人。”
指着一个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子说道。
王青松顺着目光看了一下,对方很少说话,全程只是陪同,时刻都保持着笑容。
这个笑容……持续很久了。
五个人轮流看了一会。
也都纷纷收场了。
几人在那里小声嘀咕着。
王青松将目光看向场地。
只见三爷在那里蹙着眉头,而其他人则是笑呵呵的看着。
论瓷器,也就姓宋的和三爷两个最有权威了。
刘老头看着三爷笑道:“老柳,怎么样啊?看出来什么门道了没?”
听到这话,三爷在那里思索了一下,问道:“不到宋,最多是明的……”
这话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
很多人都是懂行的,自然是各自议论着。
如果是看落款的话,第一反应都是宋的。
但是老柳却是给出了不一样的意见。
老刘笑呵呵的点了点头:“这东西我看过很久了,确实不像是宋乙的,工艺水准只能到明,应该是明的,可能是因为带红,被人留下来,刻了宋款……”
其他人都听明白了。
王青松虽然不懂,但也听懂了大部分。
说白了,这东西就是个高仿的,但是时代是明代的。
周颖在旁边嘀咕道:“就算是明的那也不得了,汝窑始于唐,北宋时期是汝窑的巅峰时期,南宋开始衰败,大明宣德年才开始重新烧汝窑,但是汝窑的工艺已经失传了,所以做出来和宋的有些区别,清朝也是一样的。”
王青松闻言轻轻点了点头。
反正他就当一个故事来听听。
那边在那里小心的讨论着。
三爷不动声色的时不时点点头,说的东西很专业,但是王青松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不止是他,还有很多人是同样的。
毕竟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专业的。
“青松,来看看!”
思绪间,三爷对着他招招手。
其他人见状都看了过来。
王青松顿了一下,自然是走了过去。
看了看几个老头。
除了老刘有些不太情愿,其他人都是好奇的看着,毕竟王青松的事迹都被三爷说过。
当然了,也就当看个乐呵。
做不得真。
他们更相信自己的眼力。
三爷示意了一下垫布上的东西说道:“小心点!”
这东西太贵重了。
就算是明的,那也是大几百万,这种带红的,价格更高。
真要是碎了,还真的说不清楚。
顺便将自己的手电筒和放大镜接了过去。
王青松接过放大镜和手电筒,上去围着东西转了一圈,手轻轻搭了上去,随后愣了一下。
不过没说什么。
轻轻的将东西翻看看了看底部,虽然装模作样,但也是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