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他的判断,群臣们没有半点的怀疑。
这或许也就是当前大汉最为关键的优势之一。
朝堂群臣齐心协力;
对顾琛都是万般的信任,且每个人都有着不同方面的才能,并于每方面都十分的优秀。
这样的大汉,又岂会出现任何乱象?
四方边疆先后传来捷报。
姜维、母丘俭、邓艾等人先后破贼,阻扰了蛮夷劫掠之心。
同时间,顾琛亦是在竭力推动着顾熙昔日的大业。
雕版印刷术的拓印这些年来可从未停过。
随着大汉国力逐渐恢复。
顾琛于各地先后创立藏书阁,并敕令太学学子在为官之前,当前往各地藏书阁任教至少半年。
并将任教期间的所作所为列入了考校之中,借此将被世家垄断的知识向四方铺开
此事注定是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
对于最底层的百姓而言。
他们要最先要学习的可不是最为顶级的知识,而是启蒙识字;
为此,顾琛甚至还设立了一个专门的部门。
设为“初学”。
用来聘请先生为人启蒙。
规定不满十岁的男子可前往初学启蒙。
这种事换做任何一个时代,都注定会引起轩然大波。
也唯有顾琛亲自来做,此事才能轻易做成。
但哪怕就是这样,此事都只能缓缓图之,不能将步子迈的太大。
只能先从洛阳从京畿稍微富裕的地区一点点向四方普及。
而对于该用何种方式来吸引百姓参与其中,顾琛的方式也很简单。
只是告诉四方百姓:“读好了书,能够当官。
对于最底层的百姓而言。
也唯有这种最简单的话才能吸引到他们的注意力。
在初闻此事之时,百姓们的第一感觉自是不信。
毕竞对于他们而言。
能够当官,那可是以前从未敢想过之事。
但听闻此事是顾琛亲自所定,他们又都沉默了下来。
紧接着便是那一声声如雷般的呐喊。
京畿巨震!
四方百姓于各地之人高呼万岁,纷纷朝着洛阳而拜。
哪怕至今还未有一个最底层的百姓为官。
但出于对顾琛对顾氏的信任。
这些代代生活在最底层的百姓们终于还是对未来生出了希望。
而对于人类这种有着复杂思维的动物而言;
最为难得可贵的也是希望。
只要能够有着希望。
那这些百姓们的心便会牢牢与朝廷绑在一起。
阶级思想的上的紧固终是产生了松动。
顾易一直都在注视着一切,心中亦是万般的复杂。
其实以后世的目光来看;
顾琛他们现在所定下的制度上确实还有着很大的纰漏。
但这又能如何呢?
世界上又岂会有完完美无缺的制度?
有的只是适合不同时代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