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竞顾琛还没有子嗣。
但毫无任何的意外,顾琛拒绝了。
他是注定不可能停下脚步的。
在确保了大汉正在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之后,他便目光放到了曾经所关注到了外敌之上。
顾琛十分相信自己的判断。
不过他却也并未贸然动手,而是一点点的让大汉的后起之秀适应外敌的打法。其中自是也包括一些擅长武术的顾氏子弟。
这就是传承。
直至如今
甚至就连最底层的市井小民都已经察觉到了整个天下的变化。
平日里那些个于他们身上的作威作福的世家子弟渐渐完全消失了,甚至就连那些各不可一世的官老爷们,都再也不似昔日那般所作所为。
这种变化是极为明显的;
虽然如今的天下才刚刚结束大乱不久。
但所有人却都是能感觉到这前后的不同,废去世族私兵所带来的人口增长,包括将那些所收拢开拓出的土地依靠人口人给百姓。
种种变化都让人感觉出了大汉的焕然一新。
而不同还不仅仅是这些;
时局稳定吏治清明,就注定会再次引起思想上的井喷。
刘备对于太学的关注度亦是不低;
各种歌功颂德的文赋相继从太学之中传出,其中最为甚者便是曹操之子曹植所著的数篇歌赋。
没错,曹植就是曹操当初为整个曹氏留下的另一枚种子。
其主要原因便是因为曹植的才学。
曹植于文学上的造诣,确实是已经达到了让人望尘莫及的地步。
甚至就连顾琛在看到他的文章只是亦是惊动不已,还特意将他所著的《洛神赋》原篇收录到了家族之中,将其推荐进了太学之中。
刘备对于曹操的子嗣自是不会有什么好感。
但顾琛的推荐他亦是不得不在乎。
而如今曹植也未曾辜负顾琛的推荐,从不过问任何政事,只是通过实事来进行各种天马行空的创作。
他先后几篇文赋可谓是彻底让刘备对其心服口服。
不仅仅将他的文章传至天下,更是相继提拔其为太学之中的讲师。
在各种文赋的影响之下。
整个大汉思想上的进步亦是极大。
而随着天下彻底一统之后,在顾炜诸葛亮等人的建议之下,刘备也是于整个大汉天下,掀起了第一次的科举考核。
要想彻底让这种通过考核当官的制度深入人心,绝对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当前的大汉也注定无法让这种制度全面展开。
但这也是一次全新的尝试。
无论是刘备也好,疑惑是顾琛也罢,包括朝廷内最为关键的一些个臣子,都是对此事极为的重视。
甚至诸葛亮和顾炜这个当今朝中地位最高的两位大臣,更是决定亲自考校。
这件事注定会影响整个天下。
唯有让天下百姓都看到能有普通之人当选为了官吏。
才能让他们彻底意识到如今大汉的不同。
但以当前的大汉而言,此事注定艰难。
入选之人,几乎全都是世族子弟。
在之前的乱世之中,天下普通百姓连保住性命都难,又怎么可能会有人去钻研学问?
不过却也有例外;
各个州郡之中相继出现了一些寒门子弟,其才能丝毫不弱与世族子弟。
只可惜的是并没有真正的百姓。
虽然人不在洛阳,但顾琛还是让人将他们所有的考校回答送了过来,并不管其身份皆是认真看了一遍又一遍。
他相继关注到了几个人;
颍川钟氏的钟会、泰山羊氏的羊祜、京兆杜氏的杜预等人。
这些世族子弟可谓是将自己的才能展现的淋离尽致。
其考校所答的一切、对天下局势的建议等,说的都是极为在理。
至于寒门之人,顾琛也是注意到了不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