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其他类型>在古代当县令的日子> 第二十八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八章(2 / 2)

村里很早就划出了两块地,一块种白菜,一块种韭菜,还特别机灵的在里面划分出了对比区别,村长指着那地开口:“大伙想着,有以往种的菜对比,才更能知道县令大人您这肥料到底多有效,我们就打算把大的这块地施肥种着,小的这块地按我们以往种菜的方法种,最后看结果如何。”“姜还是老的辣,您老考虑的可真周全。"许行知赞赏道,这两种蔬菜都是这个时节最常见的农家菜,最关键是,生长周期很短,大概一个月就能直接成熟,见到效果了。到了之前堆肥地,虽然还没挖开,但在这种闷热的天气下,依稀还能闻到一股若有若无的难闻的味道。许行知走进一看,捻了捻上面松散的土壤,笑了笑,从怀里掏出一沓厚厚的布递给村长:“腐熟后的肥料,虽然没有那么臭,但还是会有一定的味道的,也为了防止里面有些不干净的病菌虫子,还是戴上吧。”

村长接过那布,凑到眼前才发现,这里面设计的小巧思,这布看着薄薄的一块,实际上竟然是双层的,摸着像是日常的纱布,里面夹着一块什么东西,更让人叫绝的是,这布的两端设计的是挂耳模式,不用担心干活的时候需要用手捂住,只要往耳朵上一挂就行。

古代没那么多条件,只能用纱布和药棉制作简易的口罩,考虑到天气过于灼热,许行知还特意买了些薄荷草叶放在里面,戴着会好受很多,县衙里的人在出发之前,每个人手里都拿了一个。

村子里的几个壮汉被分到口罩,皆是新奇的用手翻来覆去,有的人老老实实戴上,有些人漫不经心的挂在下巴的地方,这么热的天,脸上还捂一块布,不嫌热的慌。大伙有的拿铁锹,有些手里拿锄头,都是村子里一齐凑出来的,周围已经备上了好几桶水,汉子们面色坚毅,穿着短打埋头苦干,烈日灼灼,额头的汗水一滴滴的洒落在土地上。伴随着表层的土壤被挖开,挖坑的汉子脸色渐渐难看了起来,脸开始涨红,既是被热的,也是被里面蔓延上来的臭气给熏着的。

腐熟好的肥料,就算没有发酵中的肥那么臭,但凑那么近,一整个坑分量还那么足,这味道还是有些让人难以接受的。有人扯下下巴上的面罩用来擦脸上的汗,这才闻到一股清凉的味道,后悔的嚷嚷:“这面罩里面放了薄荷叶,能提神!"说完之后,像是续命一样吸上两口。

一开始就把口罩戴好的人这才注意到,原来周遭竟有人光挂着不戴:“这面罩戴好,能减轻臭味,别用来擦汗,你们脖子上那么大一块毛巾还不够吗。”

已经擦完汗的汉子哈哈大笑,从旁边的水桶里面舀出点水洗掉纱布上的汗液,拧干净后老老实实的戴在脸上,带着清凉湿意的罩子,确实舒服很多。

不少人学有学样,一来一回中也歇息会,让人没那么难受。等到肥料上面彻底被掀开,村长开口道:“县令大人,您今天也辛苦了,要不先回村吧,我让人捞起提几扁担下去,这边味太大了。”

许行知戴好口罩摇头,不但没有后撤,反而一步步的往上走,最后在坑的边缘停下,大伙看着他亲自过去看他检查这肥料的腐熟情况,见他最后笑着点头:“已经彻底腐熟完了,这肥料可以用了。”

所有人脸上都露出一抹轻松的笑,看着山顶上穿着官服,面冠如玉的青年,空气中的味道还在飘散着,他拿这棍子站在肥料坑旁边,看着如此的格格不入,却又好像非常自然的和此景融为一体。

“施肥的时候记得,一斤肥一定要兑三斤水。"年轻的县令让出位置来,还在旁边高声叮嘱着。

旁边准备好的木桶被装的满满当当,村民们"嘿"的一声,用扁担挑起木桶,一步一步稳稳当当的就往下走。旁边一直候着的陈家旺凑过去:“村长,我看公共田的肥料差不多已经挑完了,剩下的我们家能不能挑点回去,我不用等结果出来,我相信县令大人,相信村长您的决策绝对是这个。“说着比了个大拇指的手势表示肯定。他伺候庄稼几十年了,当初县令大人堆肥的时候,一有空就凑在旁边看,就光看这肥的原料和步骤,他心里就门清,这肥□□成能成。

要是能让庄稼增肥,还不用多花一个铜板,这点臭味算什么?

现在不趁着所有人都被臭到的期间多挑点回去,等其他人反应过来了,他这个上了年纪的老头子,怎么比的上那一群年轻小伙子精力旺盛。

“你小子,机灵。“村长沉思道:“行是行,但是一家最多只能挑一桶回去,而且就是正常大小不能拿太大的。”“这个肯定的。"陈家旺兴奋的点头,飞奔下山去家里拿桶去了。

来问的人越来越多,村长干脆安排几个人,把话给带下去,没过多久,越来越多人挑着扁担过来,陈二狗几人也被安排过去维护秩序,不让这场面乱起来:“一家只能挑一旦回家,别给我浑水摸鱼。”

不用许行知一行人干什么,整个陈家村已经轰轰烈烈的开始干了起来,这堆肥的地址选的很好,这边臭气冲天,但回到陈家村里面,味道却并没有随风蔓延过来,有一点点臭气,但是也不多。

不过伴随着人们身后一摇一晃的扁担,带着这东西回到村里,此起彼伏的骂声才开始在村子里响起,但人们好像并没有多少嫌弃,反而是带着一丝无奈的笑意。

陈家村从村长到村民,都呈现一种既靠谱又不怕吃苦的精神,完全不是那种需要推一下走一步的人,很多事情他们自己都已经提前想好了应该怎么做,只需要他这个县令点头就行。王二胡、张麻子和陈玉芝一直是全程跟进的,早就已经带着自己的小本子和小铁锹凑上去和村民们围在一起。许行知凑过去问:“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陈玉芝笑了起来,嘴角露出一抹尖牙,晃了晃手里的本子:“大人,您之前在操作手册和注意事项里面全部都说到过了啦。”

“您就放心好了,这里交给我们,肯定给您一个满意的结果!”

许行知看着陈玉芝一行人热情高涨的模样,面容上不由自主的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用肥皂里里外外的把手洗干净,站在旁边从怀里掏出之前放怀里的枣泥糕,塞进嘴里嚼嚼嚼,企图用糕点的香味打败空气中弥漫着的奇怪臭味。众人挑着扁担把肥往家里存放好,就开始呼朋引伴的往试验田那边走,动作快的已经挑好了前面的位置,看着他们是如何一步步的给肥料兑水,应该如何使用。

一斤肥要兑三斤水,村民们不太懂这个计量单位,王二胡就用舀水的瓢来示意,其余人看着在心里换算一下,立马知道了大概的量。

地是上好的地,村民们提前把土松好了,现在只需要把兑好的肥一点点的浇灌在土地上,当作底肥。当然并不是说,稀释后的肥料,在铺好底肥后就能直接撒种子了,种地是需要时间、耐心、专注的,需要等肥料慢慢的浸进士里,再撒上一层水润湿,才能把种子种下,盖上泥土。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对土地花了多少精力,等到丰收的时候,它才会回报你多少结果。

陈家村已经算是非常幸运的一个村子了,地理位置很好,距离水源也近,但就算如此,每年挑水浇地也不是一项轻松的活,更别提其他没水的村子了。

南新县因为争水而发生矛盾甚至械斗的村子那是年年都有,这条河流淌的不仅仅只是水,更是无数村民的赖以存活的命根子。

白菜和韭菜的生长周期短,许行知任由他们商量,轮流留在村子里观察,在村子里记录新肥料生长的全过程,看根茎扎的牢不牢,长的好不好,有什么其他问题及时上报县衙。这日子还是得一日日的过,只不过,陈家村的村民,在闲暇无事的时候多了一项活动,总爱去试验田周围转转,看着那一点点冒出来的小苗苗,明明只是一抹不起眼的绿色,但所有人的眼神中都充满着希冀和热切。

许行知想,这只是田地里普通至极的白菜苗苗,却也是这个夏天中,最为特别的一抹翠绿。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