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其他类型>在北宋靠摆摊> 第 50 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50 章(1 / 1)

第50章第50章

第50章鸡蛋饼

张希瑶自家就有红糖,所以她比别家更舍得放糖。炸好后,用紫苏叶包好,边走边吃,软糯香甜,表皮酥脆,还容易饱腹。原本还觉得贵,正在犹豫的人问吃过的人,味道怎么样。对方翘了个大拇指,“很甜,,很好吃!”原本犹豫的人当即就掏钱买了两个。

待夜色上来,他们摊位前已经挤满了人。都是被张二伯的大嗓门给喊过来的。

张大伯就帮着揉面,切成条,然后扔进油锅里。夏花就一直负责揉红糖糍粑,大郎则负责揉红粮发糕。

张希瑶炸油条,偶尔也会炸红糖糍粑。糍粑和油条都是放进一外油锅炸,炸好后,她拿筑篱将红糖糍粑捞出来。至于油条是用筷子夹出来。张二伯负责叫卖和收钱。几人分工合作,倒也忙得过来。第一天晚上,他们准备的东西并不多。主要是怕卖不完,回头再放馊了。到了晚上十点,他们就收摊回去了。

据张二伯跟食客打听,一般都是二更快三更(夜里十一点)才收摊。张希瑶一行人收摊回去。今晚她虽然一直在忙,但时不时也会观察食客们的穿着打扮。她发现普通百姓更倾向于买红糖发糕,或是红糖糍粑,但多数是蒸的为主。相反家境好的人更喜欢整个汴京独一份的油条。别看红糖糍粑没有多大,看起来比油条小,但它容易饱腹,而油条却不然,吃了一根没什么感觉。

夏花头一回摆摊,眼睛闪闪发光,“咱们明天多准备一些。其他摊位都没收呢。”

张二伯则看了眼小推车挂的灯笼,“咱们这个不够亮。明天咱们再多挂两盏灯笼。”

这灯笼就是当初为了捉知了猴特地买的。现在用不着,就给拿上了。从亮度来看,确实不如别家。要不是今天他们占了个新字,再加上张二伯嗓子喊声大,他们还真有可能卖不过其他家。

夏花好奇问,“我看那些饭馆灯笼特别亮。他们用的是什么呀?”“那灯笼里面用的是蜡烛,一个要60文呢。咱们可用不起。“张希瑶之前让张婆子去买灯笼时,看到里面点的是油灯,就顺嘴问一句,为什么不买蜡烛灯笼,张婆子就告诉她物价,她的念头当即就打消了。夏花也是如此,头摇成拨浪鼓,“那还是算了吧。也太贵了。”张二伯冲张希瑶道,“咱们的价格定得不贵,买的人很多。我看咱们的臭豆腐肯定也有人买。”

张希瑶笑了,“希望吧。要是他们接受不了臭豆腐,咱们就做不臭的。”“不臭味道可能会差一些。"张二伯好久没吃过臭豆腐了,还真有点想。大家有说有笑,很快就回到住的院子。

二郎一个人在院子里喂牛和毛驴,另外两个租客也回来了。不过都在各自房间,没有出来。

看到他们回来,二郎忙迎上来,问他们生意怎么样。张二伯就笑道,“还行。咱们还没吃饭,先吃东西吧。”他们卖东西时,每人都吃了一个红糖糍粑。但是为了多卖些钱,每个人都不舍得多吃。

这会儿终于忙完,是该好好吃饭了。

二郎有点汗颜,“我只擀了面条,没有配菜。”“没事。“张希瑶拍拍他肩膀,“咱们不是带了些咸菜嘛,就配那个吃。”二郎让他们先收拾,他去下面条。他动作快,没一会儿一锅面条煮好。大家在院子里支了一张桌子,就着灯笼那微弱的烛火。二郎跟大家讲下午他遇到另外两个租客。女的就不提了,只打了个照面,对方就回屋,一直也没出来。但那男的居然是个武刀弄棒的举子。“我跟他聊过。他本来是进京考武举的。但是运气不好,今年武举取消了。他从家带来的盘缠一路上花没完,只能留在汴京打工挣盘缠。"二郎双手在头顶比划,眉飞色舞的样子,“他有一把大刀,足有二三十斤重,但在他手里跟玩似的。武得虎虎生风。可气派了。”

大抵是男子都爱武刀弄棒,其余几人都是听得津津有味。夏花更关心一点,“武举为什么取消了?我看文举一直都在考啊。”“就取消了。没有空缺,所以就不招考了。”二郎学着对方的原话。张希瑶叹了口气,“本朝重文轻武。武将早在太祖时期就已经没了出路。”颂朝皇帝来位不正,皇帝为了犒赏拱他上位的文臣,给他们的待遇是与皇帝共治。相当于文臣也是这个朝代的主人,这在历朝历代都是独一份。吃完饭,张希瑶回屋盘账。

他们准备了60个红糖糍粑,100根油条,60个红糖发糕。按理说总收入是760文,但是他们吃了五个糍粑,再加上又交了60文的摊位费,总共是680文。张希瑶把入账记录下来。等到了月底,他们盘算用料,才能得出赚了多少钱。

大家忙了一晚上,各自回屋睡觉。

张希瑶和夏花住一间,床足够大,而且二郎独自在家,闲着无事,就将房间全部打扫干净,床也擦干净。就是东西太少,显得房间空荡荡的。夏花头一回在外面睡觉,还有点兴奋,就跟张希瑶唠嗑,“我能不能把屋子布置一下?”

张希瑶随她折腾,“只要你喜欢就行。”

夏花乐得翻来覆去,脑海已经想了无数个奇思妙计。而张希瑶早已进入梦乡。

翌日天没亮,张二伯就过来找张希瑶拿钱去早市购买豆腐和下等炭。做生意时,张二伯负责收钱,但是回来后,钱要交给张希瑶,她负责管账。回去后要交给张老头。然后再分钱。他们做生意的钱是合在一起的。分钱是先分一半给张希瑶,然后另一半留给公中。然后张老头给他们发赏钱。张二伯拿了钱带着张大伯和大郎急匆匆走了。夏花问今早怎么吃饭。

张希瑶正在规整东西就道,“咱们带了些甜菜。果实留着大用,上面的菜咱们可以凉拌。至于饼,今早先做几个鸡蛋饼吧。”夏花瞪大眼睛,“鸡蛋饼?那不是要卖钱吗?”张希瑶早就想吃点好的了,就是阿奶抠门,不舍得,她哼了哼,“我累了一天,吃点鸡蛋怎么了!咱们也不是天天吃。”夏花有点肉疼,可是听她理所当然的语气,只好硬着头皮道,“那我打一个!”

张希瑶都无语了,这么多人,打一个鸡蛋,她连块蛋花都捞不着,她放下手上的东西,“算了,我来做饭,你负责烧火吧。”夏花觉得也行。她厨艺没有阿瑶吃。

两人在灶房忙活,二郎正在喂牲口,晒得半干的青草是牛和驴的最爱。它们吃得津津有味,二郎突然闻到一股奇异的香味,他嗅了嗅鼻子,很快发现香味是从自家灶房发出来的。忙凑到灶房门口,“好香啊。这是什么?”负责烧火的夏花已经傻眼了,她刚刚看到了什么?那么多颗鸡蛋全被阿瑶霍霍了?锅里吡吡冒着油腥,“你做什么?”张希瑶还以为她想问做法,也没有藏私,“鸡蛋饼啊。里面加了面粉和盐。″

现代还要加十三香,火腿丁,胡萝卜丁,可现在哪有那条件。就只能保证最基本的味道。

夏花当然知道这是鸡蛋饼,可是用细面也就罢了,怎么还往里面加这么鸡蛋?她倒吸一口凉气,“要是阿奶知道,肯定责骂你败家。”张希瑶哈哈笑了两声,“你别让她知道,不就行了?你们也吃了,我挨骂,你们也得一起受着。”

夏花挠挠头,好像也对。

等张希瑶将摊好的鸡蛋饼盛出来,色泽金黄的鸡蛋饼看着就有食欲,她馋得直流口水,却硬生生忍下了。

“咱们要是拿到夜市卖,这个很贵吧?”

张希瑶颔首,“对!很贵。对他们来说不划算。”她想到现代有鸡蛋灌饼,可她不会做饼皮。要不然用吊饼?只是这样一个饼得卖15文才有赚头。可是夜市敢卖15文都得是荤菜。鸡蛋只能算是半荤,卖这么贵,可能没人买!

做好鸡蛋饼,又煮了一锅甜菜汤。

甜菜是个好东西,果实可以熬出红糖,叶子可以凉拌,也可以熬汤。像俄罗斯有道名菜-红菜汤,里面的菜就是甜菜。怕大家吃不饱,张希瑶还在汤里面下了疙瘩汤。她还切了一些萝卜干。现在正是一年到头难得的闲时,家家户户都在家腌萝卜干!

等她做好后,让二郎在院子里支张桌子,再把饭全部盛过来。她就坐在椅子上等着开饭。

家里人对张希瑶偶尔偷懒的形为已经习惯了。他们都被张婆子洗脑过。什么“阿瑶从小就在县城长大,没干过家务,没做过农活。她脑子好使就行。你们脑子没她好,多干点活怎么了?!”

家里人没人敢说她懒。至于唯一跟张希瑶唱反调的许氏,她自己都懒得出齐,哪有资格说别人。

夏花是个闲不住的性子,二郎一个人忙不过来,她就跟着帮忙。当夏花端着饭菜出来,正好碰上西屋的那个妇人,对方刚从自己屋里出来,两人就打了个照面。

对方朝她点了下头,不慌不忙出了院子。

夏花却是兴奋得小脸通红,“阿瑶,你看到了吗?她长得好……“她想说漂亮,可是又不太对,因为长得只能算是有点姿色。张希瑶觉得这就是没有文化的缘故,明明话已经到了嘴边,就是想不出合适的词,她替夏花补充,“温婉的气质。”夏花眼睛一亮,“对!温婉!感觉是个书香门第出来的娘子。”张希瑶点点头。

“你说她这个岁数,长得也还行,为什么不嫁人啊?"夏花觉得事情有蹊跷。张希瑶哪里知道,“兴许是个寡妇呢。你看她把头发挽起来,肯定是嫁过人的。”

夏花觉得像,至于为什么不改嫁,兴许她就觉得独身好呢。也可能是她想找到一个合心意的夫君,“你别管他们的闲事了。咱们先忙自己家吧。”她指挥夏花去活面。活好的面放到锅里温着,才能快速发酵,晚上摆摊才能用得着。

夏花点头去忙活了。等她忙完,张大伯一行人也回来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