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第32章
张婆子一行人回到家,张希瑶忙迎上来,问他们今天生意怎么样。张婆子笑得合不拢嘴,“那个饭馆李掌柜让我们从明天开始多送十斤凉粉过去。”
张希瑶点点头,“黄豆已经磨完了。今晚再多泡些黄豆。”大郎问张希瑶,弟弟妹妹们呢。
“找蝉蜕去了。”
天还没黑。知了猴还没出来。
大郎兴冲冲去找他们。
张婆子在后面喊,“让他们早点回来吃饭。吃完饭再去抓。”等张希瑶把汤端上桌,孩子们也回来了,叽叽喳喳讨论今天的成果。张希瑶给出去摆摊的人每人发了一个油饼。张婆子眼睛都瞪圆了,看着张希瑶的眼神带了几分不善。
张希瑶冲她讨好一笑,“阿奶,知了猴赚钱了,让大家也沾点油水呗。“张婆子哼了一声,“天天这么吃,非得吃垮了不可。”看到张希瑶做的面疙瘩汤,陆氏溜边吸一口,“哇,好香!”其实也没多香,只是张希瑶舍得放油放盐,再加上调料。张婆子尝了,发现里面的豆渣没多少,反而有面粉,她问阿瑶怎么做的。张希瑶找了个借口说她研究出新的赚钱法子,可以把豆渣做成饼拿到东市卖。别以为镇上都是富人。事实上有许多人都是底层讨生活的百姓,交完高昂的税,他们手头不宽裕。平时吃的都是粗面。那粗面还不如豆饼有嚼劲,管饱呢。
张婆子蹙眉,“有人买吗?”
“便宜点卖,肯定有人买的。"张希瑶苦哈哈,“阿奶,咱们不能天天吃豆饼。得换着花样吃。”
张婆子也不想天天吃豆饼,可她更不舍得把豆渣喂给猪吃,她沉思一会儿,“那明天试着卖吧。”
张希瑶松了口气,可算把奶奶糊弄住了。
张老头尝了一口,也觉得这个汤更有滋味。张二伯问张希瑶,“这个汤很好喝,如果往外卖,多少钱一碗合适?”张希瑶一点也不好奇二伯会这么问,但她还提醒二伯,这个生意不好做。“这个是疙瘩,一般都是早上卖。可咱们家离镇上那么远。来不及。”这也是她为什么不卖油条的原因。时间上不允许,而她暂时也找不到其他物美价廉又很新鲜的吃食,所以她才打算开荒置地。张老头就在饭桌上提出要开荒的事,包括阿瑶也要开十亩地。张二伯想开口阻止,现在正是做生意的关键时刻,怎么能回家开荒呢。好在张老头自己先开口了,“不用你们哥俩帮忙。我找村里人就行。”开荒有现钱,许多地少的人家都很乐意打短工。尤其这是在家门口,不需要去远处。
“钱怎么说?”
张老头把张希瑶想的说辞重复一遍。书是很贵的,一本书卖三四两子在古代很常见。而张家有书,这是全村老少都知道的事。张二伯没有异议。
孩子们吃完饭就去摸知了猴了,张希瑶要帮着把豆饼估出来,明天让张婆子拿去镇上卖。
张婆子给她烧火,不忘唠叨她花钱太狠,“咱家啥家庭啊,你还做油饼。那粗面一下子就用掉那么多。你是不是没给大家限量?”张希瑶打着哈哈,“我哪知道大家那么能吃呢。”“你大伯母吃饭没个够,哪能放开让她吃。"张婆子提醒她不许再这么糟蹋。张希瑶却不想答应,“奶,天天吃这些,我都不长个子了。”张婆子知道她好吃,也没拦着她,“你自己偷摸做些吃的,别让人知道吧。”
“阿奶,你真以为他们不知道你偷摸做吃的?他们只是看你是长辈,不好揭穿。我没有你的身份,我要是偷摸做吃的。二嫂估计得不依不饶?!“张希瑶眯眯道,“阿奶,那麦麸筛出来留着喂猪。也是一样的。”“什么一样?"张婆子不乐意听了,“咱们啥家庭啊,给猪吃这么好。卖的钱还不知能不能收回本呢。”
颂朝猪肉不值钱,皆因大户人家不吃,属于平民百姓的食物。就拿她买猪板油来说,一斤二十一文,肥肉是一斤二十文,瘦肉更便宜,一斤只要十八文钱猪肉都卖这么便宜,生猪估计在十三四文,一斤猪按一百斤来算,也才一贯三四百文。
张希瑶以前觉得古代大户人家不爱吃猪肉是有原因的,因为它膻味太重了。可是家里这头猪却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煽了,它的膻味跟现代没什么区别。古人不喜欢吃猪肉,肯定有其他原因。张希瑶还在想东想西,张婆子见孙女不回答,加大声音,“你听到了吗?张希瑶回神,她冲张婆子道,“阿奶。我说想让你吃好点。你以前肯定受过许多苦。所以日子才过得这么节省。”
一句热乎话说得张婆子哑了嗓子。她默默朝灶膛添柴禾,也不知想到哪里去了,眼睛盯着灶膛,但是却没有聚焦。等张希瑶把饼子都给烙好了,她都没提节省过日子的话。
张希瑶递一个豆饼给张婆子尝尝。
张婆子咬了一口,这里面加了面粉,味道比她做得要好吃,而且有股特殊的香味儿。
不过豆饼就是豆饼,还是不如细粮好吃。
“这个可能卖不上价。”
“没事!一文钱卖两个就行。“这个豆饼只有拳头大小。厚度大概有一厘米,不算厚。但是吃两个就能吃饱了。
张婆子觉得这个价格便宜,应该可行,也就答应了。做完饭,张希瑶烧水,洗澡。
张老头去村里找人开荒。顺便去里正家把荒地买下来。这个在开荒之前就得办好。要不然开完荒,发现地被别人买了,那他等于白忙活。这边买荒地可以找里正,也可以找衙门。里正负责调查户口,组织课置农桑以及催纳赋税。在这一片,权力很大。
张希瑶找张婆子要书房的钥匙。
张婆子却没有,“书房的钥匙一直是你阿爷收着。那里面可都是书,金贵着呢。你爷谁都不许碰。你去书房,干什么?”张希瑶想拿些纸笔。她现在只能算是半文盲。天天说自己是从书里学来的。可她连繁体字都不会写。万一哪天露馅,可怎么办?!
为防万一,她还是先摆脱文盲的身份为好。等张老头回到家,张希瑶就问张老头要钥匙,理由是她要给她爹的书晒一晒。
这是正事,而且只能她来干,张老头将钥匙交给她,却千叮咛万嘱咐不能乱碰,“这些书可都是你爹花心思弄来的。有许多书市面上根本买不到。”张希瑶自然欣然答应。
她在书房翻看书籍。得亏她阿爷不识字。这些书几乎全是考举用书,她之前说过的游记、医书根本就没有。
她拿了一本千字文,打算先从它学起。每天也不贪多,就学会五个字就行。一年就能把常用字全部学会。
她在忙着写字时,孩子们终于回来了。
张婆子在外面喊张希瑶过去数数。
张希瑶搁下纸笔,将书房门锁了,挨个数数。给他们记账。这是陆氏要求的,以后就按每个人抓的知了猴数量给他们分配零花钱。是的,孩子们闹着也要零花钱。要不然他们干活没动力。陆氏和许氏拿孩子们没办法,于是她们也给孩子打了折。每天抓一百个,张婆子给陆氏十文钱,另十文钱交公中,陆氏给他们五文钱。这个价格跟村里人一样。孩子们自然没有二话。
这是他们生平头一回拿到零花钱,几个孩子脸上露出兴奋之色,一个个笑得像偷腥的猫。
二郎拉着大郎问,“你去摆摊,感觉怎么样?”大郎喋喋不休说着摆摊的趣事。二郎眼馋,也想跟过去。但家里一堆活,张老头不可能答应,他只得羡慕。
第二天,张希瑶醒来的时候,张老头已经带着村里的帮工去开荒地。张希瑶喂完猪之后,就开始在院子里琢磨甜菜制糖。她昨晚已经用家里的称把剩下的四个甜菜称了重量,总共是二斤一两。现在洗干净,要将它切成细丝,然后放入锅中大火煮开,然后将甜菜丝捞出来。再继续大火煮,煮开后再往里面加石灰水。一直将它熬到筷子竖在中央都不倒的程度。
将它捞出来后,张希瑶将它放凉。
她愣是熬了两个时辰,一直到了晌午,孩子们都回来吃饭了。看到张希瑶连饭都没做,一个个嚷嚷着肚子饿。张希瑶只好给他们做昨天晚上吃的疙瘩汤。里面还放了刚刚捞出来的甜菜细丝。虽然甜份已经被熬出大半,但还有一部分残留在上面。这疙瘩汤麻中带甜,张希瑶觉得很难吃,但家里人却是吃得津津有味。
吃完饭,孩子们又撒欢出去找知了猴的壳。张希瑶不想出去,她就在家等着检验她的成果。在等候时,她拿了本书在地上用树枝练字。繁体字的笔划特别多,她只能反复练习,加深印象。
她忙着写字时,有个五岁出头的男童蹲到她旁边。他穿着开裆裤,好奇盯着地上的字,问她这是什么。
张希瑶就告诉他,“这是黄!”
她指了指太阳,“太阳的颜色是金黄色。黄指的是颜色。”男童跟着念了一声。四郎在院子里推磨,听到阿瑶跟人说话,好奇出来,看到她跟男童说话,忙拉了下她袖子,“阿瑶姐,这是大奶奶家的石子。”石子听到四郎叫他名字,似乎有些紧张。
张希瑶冲他笑笑,又侧头看向四郎,“没事的。大人的事不关我们小辈的事情。”
她指着字让四郎跟着一块念。
四郎念了两声,又去院子里推磨了。石子蹲在地上,拿着树枝跟着张希瑶一块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