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陈端生
江南四月,天气清朗,满城春花开,垂柳成荫,春波荡漾,年轻男女相携踏青,更有流觞曲水的宴会。
郑瑶没有离开金华,倒不是留恋这繁花富柳处,而是宁采臣想考完府试后,与她相聚畅饮。
他当初离开妻母,寄人篱下,便是为了今年能通过府院二试,有个秀才功名傍身。
郑瑶飘零在外,多是面对妖邪,甚少交际,宁采臣勉强算个朋友,遂答应暂留。
她刚要出门,采买些软绸,用以裁衣装饰。一只纸鹤飘飘然飞过,郑瑶抓住它,展开是一封信,还有一些银钱。
门口的柯舟已令下人捧着金银布匹等候,见此场面。他心中不由对郑瑶更为敬畏,千里传鹤,非神人不能有的手段。但神人也爱银子。
“多谢郑道长救命之恩,小小心心意,不成敬意。"他恭敬上前,将金银缎绸奉上。
郑瑶想到信上说得,封行报从兰若寺一节开始,大受读者欢迎,小小的文心斋供不应求,造成了“洛阳纸贵”一报难求"的盛况。当然也有小小的困扰,因为聂小倩与郑琚结局分离,那些书生群情激愤,差点把书斋拆了。
文心居的体量不大,至多在北方开创一番天地,已经没有精力伸手朝南了。于是她收下绸缎,对柯舟道:“一粗鄙孽畜不足为惧。柯公子入室谈话,我有事相商。”
柯舟自是不会推拒,仍是命人将金银抬入房间。郑瑶看在眼里,这人果真是会做生意的,人情往来绝不含糊。她将封行报的模式告诉柯舟,更是表明了合作意向。柯舟先是激动,后慢慢冷静下来,他到底是大家公子,知道不在自己业务内的事应该思量思量再做。于是道:“在下南来北往,贩卖货物,于文书一道没有涉及。还请道长容我禀明长辈,再行回复。”郑瑶颔首:“合该如此。”
三日后,宁采臣的试考完了,三人相聚福记楼吃饭。先是预祝宁采臣马到功成,后又商量了报纸的事。柯舟起身,为郑瑶倒酒,笑道:“郑道长的提议,我父亲和兄长都是大力支持。江南鱼米之乡,富足安稳,盛产文人,封行报定能盛行。”
“不过希望封行报之名在南方改一改。“柯舟又道。“这都是小事,由柯公子做主即可。”
郑瑶心心道,中国古代经过几次南迁,经济中心心逐渐南移,文化教育也兴盛。明朱元璋时开恩科,揭榜时几乎都是南方人,北方士子寥寥几个。由此也可见南方的文化底蕴。
如今的朝代虽不是明,但政治经济与明相似,文教方面亦是南方强盛。到了本朝中期,南北方才均衡了些。
所以不用愁销路,这里将是比开封更大的市场。宁采臣知晓二人的开报计划,也很感兴趣。郑瑶道:“若是宁兄清闲,也可为我修改话本。不过日后宁兄做官,只怕没有这个时间了。”在原著里宁采臣妻子病死后,他娶聂小倩为鬼·妻,进士为官后又纳一妾,共生有三子。
科举做官,娇妻美妾,子嗣丰厚,实乃古代文人毕生所求。因本世界变动,他没有娶到聂小倩,但是官运还在,清闲自是没有了。宁采臣此时还是个童生,连秀才功名都没有,所以没想那么远,口中连忙道:“郑兄开玩笑了,考完试哪里会没有时间。待八月院试一过,我便开始动笔。”
郑瑶但笑不语,三人又说些其他话题。
留在金华的一月内,柯舟就将报纸办了起来。二人商议后定名南华报。并将封行报的话本全部移植完毕,又请当地大家写了几篇好文章,待到发行日,厂乎每位金华府的书生都有一份张南华报。
郑瑶不禁感叹柯家的宣传能力之大,不愧是大儒之家。其父兄虽没有下场宣传,但背后的社交网已经启动,多得是人吹捧购买。柳絮漫天,阳光灿烂,几个书生坐在亭子里看报,讨论王家灭门惨案。因着北方先行,南方的剧情还没有赶上最新进度。他们大多禁感叹王生好色糊涂,赞叹陈氏贤良淑德。其中一肤色莹白,面容清秀的瘦弱书生却道:“我看她是愚昧可怜。若非有郑道长相助,她被休弃,夫家又灭门,岂能再有名声?只怕那时比死了还可怕。”
一时间众人沉默,确实如此,没有高人相助,陈秀莲将会背负克夫的名头,被人视为不详。腹中孩儿也不会有好日子过。旁边似乎是他兄长,用胳膊撞了撞他,拱手道:“诸位兄弟,我们两个还要回去温书,省得被长辈斥责。”
如此这般,便客气地散了。
两人走出亭子后,兄长无奈道:“你个女孩家不要老是违逆宗法女德,这些话被大伯知道了,不得打你一顿。”
原来这两人是堂兄妹。
“这怎么违法女德了,不过实话实说了。"少女不高兴道。郑瑶在远处时,便听到了亭子里的动静,又瞧这女孩面善,遂上前道:“两位公子好,我方才听这位小公子的谈吐,觉得超凡脱俗,希望与两位结识一“在下是一游方道人,姓郑名瑶。”
男子瞧她面容虽然俊秀,衣着也是乾道打扮,但声音清柔,又无喉结,明显是个女子。顾虑便少了大半,于是道:“我名陈为,这位是我……”少女咳嗽打断他,粗生粗气道:“在下陈端生。我们兄弟二人乃杭州人士,随长辈到金华拜见柯学士。”
巧了这柯学士正是柯舟的父亲,曾为天子讲经,后因看不惯官场的虚与委蛇,所以辞官回家著书。
陈为被妹妹的直言无奈道,有防人之心,但不多。是什么人,从何而来,为何而来,交代的一干二净。好在这是个坤道,应是宁和文静,也比较好防备。郑瑶在他们兄妹面前没有故意掩藏身份,听到少女的名字,不禁讶然。好生巧合,写古典小说《再生缘》,民间俗称《女驸马》的女子也叫陈站生,也是浙江杭州人。
书中写了女主孟丽君为救被构陷的未婚夫一家,男扮女装科举做官的故事。可惜此书写到女主孟丽君官拜兵部尚书,醉酒被皇帝发现女儿身,逼其入宫为妃,进退两难时作者便就此停笔。
此后有人续作,令太后认孟丽君为义女,其又和另二女共同侍奉男主皇甫少华。
更有大改者,宣传“女子无才便是德”。
狗尾续貂,令人遗恨。
郑瑶因修仙,前世看过的文字,记得很清晰,又道:“小道有相面之能,小公子家亲父母无子缘,只有三女,是也不是?”陈端生少年人单纯,惊讶道:“道长怎么知道?好厉害啊!”郑瑶看着警惕的陈为,仍是和善相对。
因为陈端生的父母,生了三个孩子,皆是女儿,且个个文采斐然既然她们相遇,端生啊,端生,必不叫你遗憾,也不让孟丽君遗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