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都市小说>梦************部> 45、汪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45、汪洋(4 / 4)

“格格……”

“嗯……”

“是……是张大人……”

衡臣!

"张大人回京了,这会儿张府的众人皆在城门迎候。"

我倏忽起身,就要下车。

"格格!"安茜利落地大力扯住我的衣袖,“您不能去!”

不能去?!

是啊!

谁都可以去,唯独我……不能去……

呵……是啊!我可是郭兄呢!

他可还怪我……

帘外魁梧的拜唐石塑一般端坐,都——向我警示——不能去!狠狠叹息,我提着裙角,翻身跳下了车。

远远城门处,张叔弓着苍老的背脊,众表亲兄弟一字排开。那个……是他吗?还是他吗?!

素衣麻披的他虽然看不清面容,却可以清楚地一窥那宽大棉袍下的嶙峋瘦骨。脚步虚浮,泥渍染了半尺的衣衫。我静静地沐浴着微风而过的湿润,直至城门空留接踵而过的车水马龙。那一刻,我似乎看懂了康熙高高在上的帝王心,也许也只有那么一瞬间。

他的孤独,他的无奈都是那么清晰分明地展现在了我的眼前,我的心中,毫无掩饰和保留。他终究还是老了!再不是当初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擒鳌拜,收台湾,撤三藩……

他有太多丰功伟绩被后人所歌颂,可是他依然是个人,是一个同样拥有着与我们相同辛酸苦辣的老人。他依然需要妻女抚慰,儿孙陪伴。

从张英到张廷瓒,乃至如今的张廷玉,无不向世人揭示着这个道理。他也有渴望。

只是那些渴望被深深掩埋在那些倜傥的历史流光背后。寂寞?!

我从未像此时这样深刻地醒悟,若说这个世界上有谁最能够体会?当属一代英王。

因为他终生与之为伴,为之倾其所有。思及此….…“快上路吧!”

我再不愿多耽搁半刻。

迎面而来的风擦过耳畔,思绪随风飞扬。

抛弃了过去,遗忘了现在,忽略了未来。

你还是你!

只是你!

历史?

从今以后,索性忘了它吧!

张姓一族如何能够圣宠不衰,只在于三字真谛!

局外人!

舒晴,你本来就是个局外人!何必硬要将自己拉进漩涡之中!正因为他们看到了帝王的寂寞,始终以局外人的身份不求回报地付出了真心,才得到了帝王的真心以待。

历史上的这一年,张廷玉因孝回乡守制躲过了当朝最大的一场浩劫。

“姚夫人……”

请允许我再一次这样轻声将您唤起,只为道一声别。做为一个母亲,您已经尽其所能地付出了自己无私的爱。即使这最后一次的离去,也为他成功的遮挡了所有明枪暗箭的风雨。衡臣,有母如此,何其大幸!

康熙四十七年,我乘着载往汪洋最中央的马车。嘴角的弧度上扬。“还好….伴驾的那一个….是我……"

注:

(1)出口避暑:出张家口外至承德市区东北的避暑行宫。此宫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为后来清代皇帝避暑之所。

(2)大变:谓父母之丧。

(3)南信:南来的凶信。

(4)励大司寇:名励廷仪,曾于雍正初任刑部尚书。

(5)稍间:稍有好转。

(6)行走:指入值办事不属于专职官职。因张廷玉居丧未满,不宜任正式官职。

(7)这一段是部分摘自了《澄怀主人自订年谱》,稍有改动。

高思倒也不难理解,就是说当时廷玉随康职出口避器时大病了一场,这里一笔带过,其实据有关资料的显示,廷玉差点因此送命,康限特别千里加急遣人回京请来了御医和上等的药材,就为了不擅动廷玉,导致病情加剧,可见并不是年谐中说的这么无关紧要的了。其次,家乡传来了姚夫人故去的消息。到出口时已经是七月了,康熙为了怕廷玉病重受不了,特地嘱咐了所有人不可以透露消息。还说这是我的旨意,你们不可以擅自主张,直到廷玉病情稍缓才将南方的凶信告之。还特造内侍李玉到他的住处传旨宽慰他,说:你病才好,又远在南方,你可要体会亲人们的心情,不要过于悲庙。你到家传我的后意,问问你父亲的起居。他年过70的人了,可要自己好好调养,不要过于伤感。听说你有三个弟弟,你可以留在家里侍奉,一年以后仍然回京来,在内廷入值办事,不属于专职官职,不违背你的孝道,一切照旧,我方便询问你父亲的近况。

听听吧!可见康熙是如何善待张氏父子得了!皇帝的体恤和周到不逊于家人父子。也可以看出张氏一族是如何的得到康熙的赏识和看重。康熙铁面却并非无情。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