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打算(1 / 1)

第116章打算

回村的路上,肖近传递的消息,无疑让父母喜悦。且不说肖平发现大伯和大伯母的头昂得很高,哪怕是肖近自己,也颇有些春风得意。回村的路上,肖近一路上吟诵了数百遍孟郊的《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曾芸芸还隐隐约约听到大伯母说:“县城张媒婆给近而说的亲,我看就算了。”

大伯道:“为何?那户人家与我们正好般配。之前你可是很支持的。”大伯母哼了一声:“你真是猪脑袋。近儿很快就有功名了。那种小门小户的人家,配不上我们了。”

大伯道:“可你之前已经送去了那些东西作聘…”大伯母道:“要回来就是了。今晚歇息一晚,明天你就去。”大伯皱眉道:“这种事情,为何要我去?”大伯母道:“当初我送过去,你没有反对,自然需要你去索回来。”府衙内,众人听了肖平的文章,都是沉默了一会。倒不是说这种水平的文章他们没有读过,而是震惊于这样的文章,竞然会出现在县试中,而且竞然是一名十二三岁的少年所作。

陈鹏的一位好友率先称赞:“真是一篇妙文!先指出道通开于尧舜,方有亲见其道而知者和只闻其道而知者。起讲处只提尧舜,后面方用三比分叙三节经文,且见者闻者各还证据。文中用三个"当是时',贴合′见而知其道者',用词何等简括。汤、文、孔子,各云道统在此,既结束本节,又开启下节,前提后来,中列三比,篇法、般法、句法、字法,各极其妙。破题、承题、起讲以及收束,中间均有内在关系,这等写作技巧着实高明。若非陈兄你保证,我也会疑其为代作。可试想,有此笔力之人,谁又屑于为一县试学童捉刀呢?”陈鹏的另一位还有赞道:“起处、提处、束处,高老浑重。中间平列三比,而语脉转侧之间无微不到。古文矩度,经籍光华,融化无迹,归于自然矣。”这个评价对该文的写作方法推崇备至,且又切合实际。陈鹏转问县教谕:“孟兄,你觉得此文如何?”教谕的回答简短而有力:“可为第一,余卷不须阅也。”教谕的意思并非是剩下的卷子不需要看了,而是纵然看,这个第一名也是跑不掉的。

陈鹏想得到县教谕会给出一个不错的评价,只是没想到却高到了这等程度。县教谕叫孟田,是孟子后裔中南迁的一支。虽然并非孟子嫡系子孙,且距离孟子的年代已经很久远,但是孟田始终秉持着先祖“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风骨。陈鹏到任之前,就听说过他的名声。虽然只是一个正八品的小官,但他不乏犯言直谏的时候,常常导致上官灰头土脸,很没面子。正因如此,孟田在教谕的位子上待了近十年,始终没有升迁的机会。陈鹏到任后,对他颇为倚重,甚至引为心腹,已经打定主意,有机会会推荐孟田。眼下孟田对肖平的文章给出了这番评价,陈鹏十分欣慰。陈鹏忍不住道:“诸位可知此子学习八股多久了?”众人齐摇头。

陈鹏道:“不过半年。”

大家因为陈鹏的一问,已经有了心心理准备,可万没想到起学习制艺的时日这么短。想到这,几个人都是老脸一红。想想自己,不能不说是惭愧。陈鹏道:“唐代张说曾作《五君咏五首·李赵公峤》,里面有'李公实神敏,才华乃天授′之句。此子大概也是如此吧。”陈鹏的一位师爷捋着胡须道:“这让我想到了嘉靖十五年,当今首辅以十二岁的幼龄参加县试,其才华深得荆州知府李士翱的怜爱,李府台嘱咐首辅要从小立大志,长大后尽忠报国,并替他改名。不过第二年,首辅参加乡试,却因湖广巡抚顾磷的阻挠而落榜。顾抚台之所以这么做,原因是他希望对首辅多加磨砺,以成大器。如此,嘉靖十九年,首辅才十六岁的年龄通过乡试,成为少年举人。顾抚台曾对别人说′此子将相才也',并解下犀带赠予首辅,嘱咐他做伊尹、颜渊,不要只做一个少年成名之举人。于是,嘉靖二十六年,首辅在二十三岁的时候高中二甲第九名进士,并且一步步坐到了首辅的位置。”这位师爷所言,在座之人多少都知晓,尤其是陈鹏。张居正是其座师,又是当今首辅,他对张居正的经历、才学和好恶都有了解。可即使如此,大家也者都没有打断他。

这位师爷说到这里,便问:“县尊,是不是您也磨砺此子一番?”这位师爷由此提议,乃是因为若是陈鹏真的以此为由让肖平再等一年并传扬出去,若此子以后博得声望,自然有陈鹏的一份功劳,且将在朝野和民间留下美名,就如当时的湖广巡抚顾磷一般。反之,若是肖平因此心灰意冷,平淡地酒没在众多读书人中,那么陈鹏也可以说他早就看出肖平的才学不堪大用,所以才将其黜落。

师爷的意思,陈鹏自然明白。他面上一笑,心中已有主张。再说程家集,最近几日正赶上庙会。不过程念并没有外出游逛的心思。程启运虽然总有让女儿再嫁的念头,奈何女儿誓死不从,他也只好寄希望于靠时间的消磨,去慢慢改变她的想法。因此,女儿的很多要求他都答应了,但无论如何都不允许女儿返回文峰村。其间,女儿一度有了强行离开的念头,程启运知道女儿心软,一度以死相逼,又迫使女儿留了下来。程念自然是知道父亲不会真的寻死,可是她的性格偏懦弱,并没有与父亲决裂的勇气。困居程家集,她最惦念的便是在外生死不知的丈夫和村里的儿子。很多个夜晚,她以泪洗面,彻夜不眠。让她略略踏实的是,三弟带来的消息告知她,J子在文峰村尚好,读书也努力,很受先生夸奖。无聊时去读儿子的来信以及儿子的文章,成了她十分喜悦的时刻。儿子的几篇八股文,她都已经能够背下来了。程启运看到女儿日渐憔悴,便劝女儿出去走走。前几日,女儿只是应承,并没有迈出家门一步。不过几天,女儿早早梳洗完毕,竞然主动带着丫鬟映月出门了。

程启运无比纳罕。若非看到女儿是空手出门,并没有带行李,他几乎以为女儿要不告而别。

程启运问两个儿子程恩和程恕原因,二人都摇头不知。最后程恕道:“弟与妹妹素来亲厚,也许三弟知道。”

恰好程意昨晚刚刚返回家中,程启运便去问程意。程意昨晚并没有睡好,正打着哈欠吃早饭,听到父亲过问,便道:“今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