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都市小说>辅导夫君考状元> 飞雪送春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飞雪送春到(1 / 1)

第110章飞雪送春到

腊月二十这一天,先是彤云密布,随即大雪纷飞。在此之前,肖平还去了一趟程家集,告诉母亲目前已有父亲的一些讯息。母亲喜极而泣,随后将这个消息告诉了程启运。可是程启运压根不信这番话,只以为肖平要接女儿离开,所以并没有答应。程念无法离开,只能嘱咐肖平好好读书。肖平也就没有在程家集逗留,早早又返回了文峰村。因为之前的那些经历,不仅阿丰跟随,林大海还请新村两个有些武艺的壮汉跟随护卫,倒是比较安全。肖近直到这一天才冒雪从府城返回文峰村。回来之后,他给肖平送来了不少年货。虽然已经滴水成冰,但他的热情却很高,脸袋红红的,不知是被风吹得,还是兴奋得。

早在几天前,在曾芸芸的带领下,阿丰已经准备了不少年货。随后,新村那边又送来了一些。肖平便和阿丰一起,给曾夫子送去了一些。给肖平送年货,肖近的这番作为大大出乎大伯和大伯母的意料。肖近送来的时候,肖平就笑问:“二哥,二伯母同意吗?”肖近也笑了,道:“我已经长大了,我自有分寸。我在家说了,若是爹娘再跑到你这里闹,我今天就返回府城,一年都不回来。”肖平问:“大哥回来了吗?”

肖平问的,是大伯的长子肖远。肖远之前一直在府城的商铺之中当伙计。如今,因为大伯母和蓝家的关系,肖远已经成为蓝家一家店铺的年轻掌柜。在文峰村,他算得上是很多人都很羡慕的人物。肖近道:“哥今年可能不回来了。蓝家的管家帮他在府城说了一门亲事,爹娘都很满意,哥过了年就要成亲。所以,他要在府城准备。”肖近与这位堂兄的接触并不算很多,听了这些情况,却并没有发表什么看法。

肖近环视了一下屋内,问:“阿丰呢?回新村了?听说他在新村开了一个杂货铺?我猜,肯定是芸芸的主意。”

肖近猜得倒是没错,开杂货铺确实是曾芸芸的主意。不过,并非阿丰开了一家杂货铺。新村建立后,流民有了合法身份,有了土地,日子改善了许多。不过阿丰的父亲因为之前常年颠沛流离,身体不是很好,从事耕作比较吃力。于是,曾芸芸就提出了这个想法。

这个年代,并没有超市的概念,但是逢年过节,以及百姓嫁娶、搬家、迁坟等所耗物品,哪怕百姓日子比较清苦,也少不得需要一些。这些东西,平时需要到吉水县城购买,有些只有到了府城才买得到。阿丰之前在府城并没有闲着,在曾芸芸的指点下,和一个常年来附近贩运蓝草等的商队联系上了。每次他们来的时候,都请他们捎带一些杂货来。阿丰的父亲人很忠厚,只赚取很少的辛苦钱,所以杂货铺的生意很好。眼下赶上过年,店里的存货已经不多,偏偏这个时节商队不会过来,所以阿丰去府城进货去了。曾芸芸没有否认。

肖近道:“我爹听说新村的杂货铺生意很好,打算也开一家。路上遇到二叔,说起了此事。谁想到第二天,二叔却说他早有主意,前几日就想开一家杂贷铺,谁想到却被林大伯抢在了前面。如今,我爹和二叔闹了别扭,我娘和二婶也吵了一架。不过,我娘已经打算拿出全部的积蓄,再向蓝家借一些,直接在府城开一间铺子。”

肖平和曾芸芸听罢,都是苦笑。大伯和二伯家经常上演这种戏码。不过大娘这一次的选择却很硬气,她是实实在在想稳压二叔家一头。肖近对肖平道:“如今,两家往来断了,偏偏给祖宗上坟的事情,两个人都不去张罗。长辈们的事,我们管不了,可我们已经长大了。干脆,我带着你去给祖父、祖母上坟罢了。”

肖平点点头。

肖近便道:“你且等我一会。”

撒腿跑出门后不久,肖近就提着一个竹篮回来了,里面放着厚厚的一摞剪好的黄裱纸,还有一些果品和烧酒。

嘱咐曾芸芸在家中注意取暖,肖平和肖近便顶着风雪出门了。以往,上坟的事情都是肖平和肖近跟随自己的父亲前往。这一次,肖近觉得自己长大成人了一般,胸膛挺得很高,头也仰得很高,没走几步,就摔了一跤,竹篮里的物品撒了一地。肖平和他捡了很久才捡干净。朔风凛冽,摇振着四周单薄的房屋。雪花纷纷打在脸上,却激起了肖平一种畅快的痛感。极目远望,天地都是白茫茫的一片。路上的行人不多,路边的河沟里早已结了一层薄冰。肖平看了看冰面,一片残叶在随风乱舞。肖平想:父亲此时在哪里呢?可有棉衣,可有饱饭,可有屋宿?

在肖近的催促下,二人来到了文峰山脚一处山坡,这里安葬着肖平的祖父和祖母。

荒烟蔓草都已经被雪吞没了,能看到的,就是两个挨在一起的圆坟。二人跪在地上,奉上祭品,磕了头,烧了纸,默默祝祷了一番。虽然“子不语乱力乱神”,但“致孝乎鬼神”又被孔子所看重。肖平闲暇时,曾与曾芸芸探讨过鬼神灵魂之事,可也没探究出个究竟。不过,对于亲情,肖平是从心底里感觉敬畏的。

返回村里时,肖近直接提着竹篮回家。肖近回到家中,看到曾芸芸正拿着一个碳棒在地上画着什么。

肖近走近一看,依稀是文峰山的模样。

“雪下得纷纷扬扬,景色可好?"曾芸芸问。“挺美的一派雪景。用过饭,不如你我一同出去走走看看?“肖平提议。“你先把今天的任务完成。"曾芸芸吩咐。肖平依言去练字。练完字,又读了半个时辰的书,然后作了一篇八股文。学习停当,二人都穿着厚厚的衣服出门。

曾芸芸突然问:“平哥哥,你知道为什么到了冬天,夜晚越来越长吗?”肖平想了一下,道:“在书上看到,古人以圭表测量日影,以日影最长之日为冬至,以日影最短为夏至。只是为何会有长短变化,我却不清楚。”曾芸芸道:“时光流转,前人成了古人。百年之后,你我亦是古人。”肖平点点头。不过他看着曾芸芸的眼睛,随后道:“芸芸,我总觉得你能预知未来一般。”

曾芸芸想,两个人朝夕相处,总是能够被对方看出一些端倪。可是,她不会冲动地将自己心底的那个秘密告诉肖平,哪怕她喜欢他。未来有很多不可预知的可能,人性也是如此,曾芸芸不想把自己的退路都断绝了。曾芸芸想到自己穿越前看到的一条朋友圈,里面写道:“一夜大雪把北京变成了北平,把西安变成了长安,现如今,只有雪才是亘古不变的乡愁记忆。”置身于古代,曾芸芸有理由发更多类似的感慨,可稍作抒发,又无可奈何地收束。

曾芸芸和肖平站在旷野里,感受着雪的风姿。在这样的季节里,雪的魅力是大多数人无法抗拒的。远处,同样有乡野的孩童在雪中嬉闹,也有老人站在门口,在那里眺望,似乎在回想年轻时的某段岁月。一年四季的变幻,换来的是漫长的岁月轮回。辛苦了一年的人们,是多么喜爱这场雪的安慰。就像尘世间的爱一样,也许会经历干涸枯燥的冬季,但一场春风春雨后,又会迎来柳绿花红。经历这场雪,一切都会更加妩媚、妖娆。夜幕降临,因为有雪的映衬,所以便不显得特别黑。只是天上没有月亮,否则真的可以检验一下是否可以映雪读书。肖平刚刚插上门门,就听到门被敲响,照着烛火一看,来人是里长。肖平赶紧开门,请里长进屋。

里长摆摆手,道:“今日程家集那边捎来了一封信,似乎是你母亲寄来的,我特意给你送来。”

肖平忙道:“明日你让人唤我去取就是,何劳您夜里冒雪前来?”里长抖了一下蓑衣,笑道:“我还力壮,走走无妨。信且给你。”肖平将里长送出,里长突然又停下脚步,道:“平哥儿,开春就要参加县试了吧。好好读书应考,像你父亲一样,给咱们文峰村争口气。”也不待肖平再说,里长迈开长腿离开了。

里长名为肖成,是族长的堂侄,一个儿子在县城当掌柜,还有一个儿子在县衙里当文书。在村里,他算是有点脸面的人物。最初,里长是肖家的族长担任,后来族长老了,便由肖成接任。肖成为人热心,颇受村民拥护。回到屋内,拨亮油灯,肖平看到了信封上母亲娟秀的字迹:吾儿肖平、芸芸亲启。

信中,母亲表达了对儿子的深深牵挂和思念,另外告知了自己过年无法回来的原因一-肖平的外祖父最近身体不好。不管这是否是对彼此的安慰,或者是程启运留住女儿的借口,总之,母亲短时间内还是无法返回文峰村的。信写了好几页纸,既表露了一个母亲的坚强和信念,又透露着一个女人的忧伤和柔弱。

曾芸芸是坐在肖平身边陪他一起看信的。一边看信,曾芸芸一边端详着身边的少年。昏黄的灯光下,他长长的睫毛不时抖动一下,明亮的眼眸始终注视着信纸上的字迹。

这封信,给肖平带来了温暖,也让他微微悲伤。曾芸芸安慰他:“待你考取功名,母亲自然就会回来了,程家拦不住的。”肖平点点头。

曾芸芸又问:“会不会觉得压力很大?”

肖平道:“有一点压力,但不是很大。读书是我的出路,也是解决很多问题的办法。我的目标很明确。”

说到这里,肖平深情地看着曾芸芸,道,“芸芸,有你在我身边,我真的不担心什么。”

曾芸芸不由笑了起来,把肖平看呆了。

入睡前,曾芸芸破天荒地写了一首七律:

花来自九天,玉粉裹群山。

低处羞梅艳,高时衬柏坚。

炊烟穿涧下,野雉立林间。

满目松竹翠,躬身谢岁寒。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