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都市小说>辅导夫君考状元> 怕婆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怕婆娘(1 / 1)

第65章怕婆娘

白鹭洲书院地处江中沙洲,洲上遍植红花绿柳。肖平所处讲堂的窗子都被打开,习习凉风涌入,吹得案上的纸张发出沙沙的声音。肖平有种回到了鉴湖学的感觉。

微微一走神,肖平立即集中注意力,因为先生袁源已经开讲:“八股文系源于北宋熙宁之科举变革。当时,北宋朝廷决定以经义取代诗赋作为科举主要内容,同时废除诸科。本朝洪武三年,朝廷诏定科举法,应试文仿宋之经义,便是八股文。八股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原文。八股文乃是代圣贤立言,形式有特殊规定,正文须两两相对。”

为了避免学生听不明白,袁源又给学生各自发了一篇八股范文。袁源道:“这篇《责难于君谓之恭》是弘治九年丙申科的会试题目。大家拿到的这篇时文,乃是这一科状元朱希周参加会试时所作。”紧接着,袁源通过朱希周的这篇文字,具体给大家讲述了八股文的规律:“起讲先提三句,即讲责难于君四股,中间过接二句,复讲谓之恭四股,复收二句,再作大结。每四股之中,一反一正,一虚一实,一浅一深。若题本两对,文亦两大对,是为两扇立格,则每扇之中,各有四股,其次第之法,亦复如之。故人相传谓之八股。长题则不拘此,亦有联属二句四句为对,排比十数对成篇,而不止于八股者。”

袁源讲得十分自信,提纲挈领、条分缕析。八股文这一很复杂的问题在他的清晰讲授下,肖平很快就弄明白了。

不知何时,讲堂后方又陆陆续续来了几个人,都坐后面认真听着。肖平看到其中的一人,年龄似乎比袁源还大,头发已经花白了半边。这些人,大概不是书院的学生,而是附近的读书人,来书院旁听。白鹭洲书院十分开放,并不禁游学。也许袁源的名声比较大,哪怕他讲的是比较浅显的内容,这些读书人依然听得津津有味。

一个下午的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就度过了。袁源讲完之后,并没有啰嗦,只是嘱咐大家好好用功,但要注意膳食和休息,明日上午记得提前来参加讲会。他笑道:“来迟了,可没位置。”

虽然散学,但是这些交流生并没有立即回去。不管之前有没有接触过八股文,听了袁源的讲述,他们都获得了不少启发,忙着交流心得。当然,也有一些不愿与其他人交流的,卷起书本匆匆离开。肖平听了周围的同窗谈论了一会,也颇有收获,但他初学乍练,插不上嘴,在大家散去之后也出了讲堂。

看看天色还稍早,肖平打算去藏书楼看看。白鹭洲书院的藏书楼名为云章阁,藏书甚富。来白鹭洲书院之前,曾夫子就指点肖平,多去那看一看。毕竞在社学,除了四书五经之外,并没有过多书籍。另外,和曾芸芸待在一起之后,肖平已经被深深影响,深觉多读书的好处。云章阁很好寻,随便找个人打听一下就到了。虽然已经是傍晚,但是这里还没有闭门,依然有大量的士子来借阅书籍。步入其中,汗牛充栋的书籍让肖平颇为震撼。作为江西大四书院之一,其底蕴在藏书楼中显露无疑。

肖平在里面转了一圈,最终将注意力锁定在几排书架上。这里,全是科考的墨卷,以及白鹭洲刊刻的优秀范文。

肖平刚刚拿起一卷名为《鹭洲会草》的卷子,恰好看到了先生袁源走过来。肖平赶紧躬身道:“学生肖平见过先生。”袁源也看到了肖平,微微一笑,道:“肖平,我记得你。你对《孟子》那一句的解义,我记得很清楚。”

肖平道:“学生第一次对四书进行解义,不知规矩,还请先生指点。”袁源点点头,道:“规矩可以慢慢学,天分和勤奋却难得。我看你写到孟子的′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我想问你,你信天命吗?”

肖平一时间被袁源问住了。信与不信,其实是一个很私人的问题。若是曾芸芸问肖平,肖平可以侃侃而谈,哪怕说得不对,也不需要有顾忌。可是面对冈刚刚见到一天的先生,肖平无法放开。有些话,哪怕认识了一辈子,也不方便说的看到肖平的表情,袁源已经猜到肖平的心思,也不松口,就是想听听他的回答。这也算是对这个让他感兴趣的学生的一种考验。肖平有些无奈,略一思考,道:“我欲仁,斯仁至矣。”听了肖平的回答,袁源不由笑了,暗赞肖平聪明。他提出的问题不好回答,尤其是刚刚建立师生关系的两个人,肖平根本放不开。

何为天命?无非能不能实现自己的追求。读书人的追求是什么?多数人想要的无非功名富贵。可是,一个人想求得功名富贵,功名富贵就可以得到吗?这不是人自己可以决定的。得不到要认命吗?肖平很聪明,干脆回避这个问题,直接引用了《论语》中的这句话,我要实行仁义,仁义就到了。在这种私人对答的环境下,肖平说信不信命都不合适,过于郑重可能会显得虚假,过于真实可能就有悖于纲常。他选择的回答方式,比较取巧,却也让袁源刮目相看。

当即,袁源转移了话题,问:“既然你来自社学,五经你接触了吗?”肖平道:“都学了一些,不过文意却只能说粗通。”所谓学了一些,是肖平谦虚的说法。实际上来白鹭洲书院之前,在曾芸芸和曾夫子的双重压力下,肖平已经能够熟练背诵五经。袁源又问:“你可有本经?”

肖平摇摇头,道:“还没选好。”

袁源道:“读万卷书,不如破一卷书。要想考科举,还是要专研一经。”袁源所说,是金玉良言。肖平自然知道这个道理。不过目前他的记忆力极强,哪怕熟诵五经,也没有耗费多少时间。他起步虽晚,但现在正慢慢赶上来。另外,到底选择五经中的哪一经作为本经,他还没想好。袁源看到肖平所持的《鹭洲会草》,道:“这卷子不错,可以拿回去看看。不过这里面的文章,多是书院的士子所作,还比不上那些真正的举人。若是有余暇,我推荐你读读这些。”

袁源指了指架上的另外三本书,肖平看到,这些书分别是《大题三万选》《小题文府》《小题文府续》,都是书社专门为备考的读书人刊刻的。这些都是后世所谓的真题集了。不过这三本书,都是厚厚的,而且因为水平较高,读起来也稍稍艰深。书院的学生,多是喜欢《鹭洲会草》这种简单的。就像后世的小学生,喜欢看作文选,而非《人民文学》。所以这三本书一套一套地放在那里,借阅的人却不多。

肖平略翻了翻,直接将三本书一并抱起,向袁源鞠了一躬,道:“多谢先生指点。”

袁源惊讶道:“这三本书,你都要借?”

他刚刚还以为肖平被这三本书吓到了。

肖平点点头,道:“是的。我明白先生的意思。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若是我每日看的都是这《鹭洲会草》,我的水平顶多位居其中罢了。”

袁源点点头,倒是钦佩于肖平的志气。不过他对肖平能否看得进去,还有疑问。

这三本书,可以说是卷铁浩繁,而且其中的一些篇章比较艰深,不是单纯靠一时的劲头就能读下去的。

不过肖平的好学及灵敏还是给他留下了好印象,他道:“若是不懂,可以问我。”

师徒二人分开后,肖平很快就办理了借阅的手续。接下来的两个月里,这三本书就归肖平保存了。

抱着三本厚厚的书回到住处,肖平发现解鉴早已回来了,正在择菜。看到肖平抱着书进来,解鉴丢掉菜跑过来看。他翻了翻三本书,就皱着眉头丢下来,问:“你自己主动借的,还是老大逼你借的?”肖平不由笑了,道:“怎么我做什么事情,都是芸芸逼迫的吗?这三本书啊,都是我自愿借的。”

解鉴继续择菜,嘟囔一句:“我才不信你喜欢自虐。”肖平刚进屋,曾芸芸就慢悠悠地进去了,也翻看肖平借的书。曾芸芸一看,不由点头,想:平哥哥还挺上道,知道搞题海战术了。哪怕肖平不行动,曾芸芸也是要嘱咐他如此开展的。没想到肖平倒是很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