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有了何安林夫妇的照拂,高蔷主仆三人在沧县过的很充实。奶娘金氏和王福来、王广山、王广龙都在沧县陪着高蔷。
当初高蔷离开京都前曾写信告知金氏夫妻,让他们等王广龙回京都,若是没找到高产的作物,就到沧县找她。
当时高蔷曾写信问王广山,是否愿意跟她们去沧县时,他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这让高蔷很欣慰。
西北的神医邱光和救治了姚昱辰的双腿,解了秦卫晏的毒,不光高蔷,连秦卫晏都给了重金表示感谢。
后邱光和带着丰厚的银钱,风风光光的返回西北。
不过王广龙终究没让高蔷失望,成功的从沿海地区将高蔷画纸上的四种作物从洋人手中买回来,又历经辛劳的带着王福来夫妻来到沧县与高蔷等人汇合。
当然高蔷激动的接过王广龙递来的四种作物,玉米、红薯、土豆、辣椒。
一方面高蔷让王广山、王广龙在沧县置办庄子,买下数十亩田地,就为了种高产的作物。
另一方面,高蔷也送了四种作物给老太傅何春的嫡长孙,如今的苏州府沧县县令的何安林,告知他可能是高产的作物,希望他能安排农人专门去种植,若是能成功种植出来,那么将来何安林的前途不可限量。
这也算是高蔷对他们夫妻俩人的感谢,撇去秦卫晏和何安林的交情不谈,她十分感激何安林夫妻的照拂。
同时高蔷也是希望何安林种出高产作物后,能利用县令的身份在沧县推广,甚至能慢慢的推广苏州府,直到整个大魏国。
如此利国利民之事,仅凭高蔷一人之力,远远不够。
必须借助外面之力,才能推行下去!
再者,何安林也是大皇子秦卫晏的阵营,若是真的能推广全国,也是高蔷为秦卫晏阵营锦上添花。
去年秋天,身为沧县县令的何安林已经宣传推广全县的百姓们都种下四种作物,收成甚好。
与此同时,何安林也上书如今的新帝景顺帝,希望能在大魏推行,让老百姓能吃得饱,穿得暖。
且战乱后的老百姓急需要朝廷的救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景顺帝很快就同意了,下令让何安林留下沧县所需要的四种作物,来年种植,其余的都送回京都。
与此同时,景顺帝还让各省、各州安排熟悉农事的人员到京都,跟沧县的农人们学习如何种植四种作物,要在整个大魏都要种下高产的作物。
俗话说的好,民以食为天,必须要让百姓们吃得饱,有安乐的居所,才能使得大魏蒸蒸日上,他国不敢来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