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轮到高蔷不解,她哪里让婆母不满意了?莫非是姨妹林飞燕?
过了好一会,高蔷的手忍不住颤抖起来,既然决定好好过日子,那她就得忍婆母的气。
又过了好半晌,李氏才不紧不慢的接过高蔷的敬茶,抿嘴喝了一小口,随后厉声道:“既然你如今是鲁家的儿媳,那就事事以鲁家为先,以元松为先。往后希望你早些为鲁家开枝散叶,这是给你的。”
鲁家出身寒门,完全印证了那句: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鲁家依靠着鲁元松的军功才搬到京城,在寸土寸金的京城有一席之地。自然比不得贵族、勋贵们的家族底蕴,拿不出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可怎么也没想到,李氏居然还是给了上一世的一支金簪。
“怎么,你看不上这支金簪?”李氏不耐烦的瞥了一眼。
“没有,多谢母亲。”回过神来的高蔷快速的接过金簪。
看到鲁元松脸色不快,李氏也只能硬着头皮扯谎:“三媳妇,你出身世家,想必见过不少好东西,这支金簪可是当年我娘家的陪嫁,老大媳妇、老二媳妇进门我都没舍得给她们。”
这么说来,高蔷还是占便宜了?
大儿媳陆氏不满道:“二弟妹,你瞧瞧,娘这是偏心三弟妹。”
二儿媳孟氏轻声道:“三弟妹,大嫂是个直性子,你别见外。”
高蔷对这两位嫂嫂一点都不陌生,自然不会跟她们计较。
很快,高蔷给大哥鲁元达、大嫂陆氏;二哥鲁元路、二嫂孟氏敬茶,分别得到了红封。
“见过三婶。”
“见过三婶。”
大哥鲁元达、陆氏所生的十五岁独女高悦;二哥鲁元路、孟氏所生的十岁的独子高阳不约而同的朝高蔷行礼。
收到高蔷的笔墨纸砚、胭脂水粉的侄子、侄女喜笑颜开。
这一次虽说敬茶没有跪祠堂,但是婆母李氏仍旧没有好脸色给高蔷,早膳时高蔷一直伺候李氏,等鲁元松用完早膳,才带着高蔷回屋。
回屋后,高蔷腰酸背痛,早上本就没恢复,加上伺候婆母早膳,这会顾不上鲁元松,简单的喝一碗粥就回屋歇着了。
至于鲁元松很快便去了书房,刚到书房就被李氏院子里的丫鬟请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