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这个时候,上书房的武师傅会带着我们去箭亭堆这些。”他说半截就静默了,当时太子堆的最好,但自从有一次闹久了些,太子当夜发热,父皇就撤了那位武师傅的职,太子在冬日时,也几乎便不出东宫了。
自赵祈午朝回府修书,他便经常会这样陷入自己的思绪里,孟初早见怪不怪了,只是轻轻绕到他身后,踮起脚把手放他脖子上。
“嘶——”
.
本来以为等万民广记呈上去,皇上会顺势把赵祈放出府,没想到翰林院却受了斥责,让全书推翻重订。
“翰林修书,意在以当朝事,开后世智,其万民广记,出自百姓而惠下,朕深感在怀,命善郡王祈与翰林众卿同修,却无有以得,无有以用,无有以知,可见尔等过责轻忽,其时不止,三月以观。”
这道明旨相当于在满朝文武面前,直接斥责赵祈敷衍了事,态度不端,最后定的明年三月为期限,看似是给了机会,实则是说他今年年节宫宴,不必进宫拜寿。
是切切实实的冷落之意。
孟初听说时手里的茶盏一动,晃出茶水落在裙角。
自那日初雪后,赵祈便一直待在前院,孟初以为是忙着万民广记的收尾,就没有去打扰他,谁能想到两三日前接了斥责的旨意后,就一直把自己关书房里了。
这消息还是元德偷偷指点了怡兰传来的,不然孟初是一点都不知情。
怡兰明白元德公公的意思,不过是想让她主子去见殿下,可私心里,她只愿主子能先当不知道,何必先去当个出气的?
孟初真有些两难,她第一反应就是去前院,可赵祈一向把面子看得比天大,封善郡王的圣旨他都嫌自己接的不够名正言顺,何况如今皇上把他脸面撕下来踩?
若拿别的由头也就罢了,斥责赵祈办差事敷衍不用心,简直是拿刀往他心上戳,日日书不离手,送来的一箱文献,他哪一本没仔细读过、记过,甚至有要记载百姓道佛信仰的一册,他嫌翰林院的书空话太多,还让她写信给她爹,要了几本道经一点点翻查。
那万民广记的总纲,都是他这些日子的心血,却被皇上贬的一文不值。
她不是在犹豫去不去见赵祈,她只是在想,赵祈此时此刻,真的想见到她吗?
.
赵礼昨晚睡得迟,还吩咐了身边侍候的太监不必提醒他用膳,没想到还是被叫醒了。
他脸黑着,坐在床榻边,把正给他穿靴子的太监一脚踹了个屁股蹲。
“狗奴才,爷倒要听听是什么天大的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