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枯骨之壤[双向救赎]> 番外17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番外17(1 / 1)

第135章番外17

电话那头的声音有些低哑,但透着一股坚定:“没关系,既然你已经到了,就把东西交给他们。”

赵远收起手机,,快步跑向江述月的车。

细雨迷蒙了他的双眼,伸手敲了敲车窗,,气喘吁吁地递上一份用塑封严实包裹的文件,眼神中透着焦急和期待:“陶小姐,经过我们分析和研究,得出了一份认知神经领域的研究报告,里面详细记录了你的特殊记忆能力,也许……能成为你证词的佐证。”

“可惜……报告出来后虽然马不停蹄过来,但还是晚了一步…”陶栀子看向那个递向车内的文件夹,心跳在原地停了一瞬,就像是大梦初醒般恍惚。

那个沾满雨水的文件夹,湿漉漉的冰凉质感提醒着她眼前的真实。她从未有一刻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会与“不凡"两个字联系在一起。匆促说了句谢谢之后,窗外的雨更大了,赵远完成任务后连忙原路折返。飘进车窗内的雨淋湿了她整个肩头,头发有几捋黏在她的脸侧,她紧紧捧着这份未开封的文件,一颗悬而未决的心,在将信将疑地颤抖。她也不知这份密封文件究竟有何种重量,整双手如同端着一块金砖一样,沉得让她肌肉发酸。

江述月掠过她的肩头帮她将窗户重新关上,又细心为她披上羊绒毯。眼下她一定不能着凉。

陶栀子仿佛对身上的雨水和冰冷浑然不觉,她连忙激动地抬眼看向江述月的时候,却发现他温和的双眼中没有半点意外。“你怎么毫不惊讶?"她在打开之前,好奇地询问他的反应。“我之前有过几次怀疑,但是没有更专业地评估过,所以不敢确定。”他的语气像是在陈述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事实,而非宣告一项足以颠覆常识的认知。

江述月探手过来将文件往她面前一推,朗声道:“收好它,这份证明无论对这个案件,还是对你将来的人生,都至关重要。”指导打开文件的瞬间,她仍然怀着质疑的态度。她慌忙地擦着额角上滚落的雨水,心里想到在上帝面前,怀疑也是一种罪。虽然她不信诸神,但是她仍然祈求上帝能宽恕她此刻内心的怀疑,在她贫瘠的人生中增添一抹不凡,让她得以为那些死去的人说话。雨水从封口滴落,她的目光落在报告的标题上一一《HSAM(高度自传体记忆)个案研究》“高度自传体记忆…“她低声念出这三个字,喃喃重复了一遍,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汇,连用嘴巴读出来都带有强烈的晦涩感。一一摘要:高度自传体记忆(Highly Superior Autobiographical Memory,HSAM)是一种罕见的认知能力,受试者能够以极高的准确度回忆多年甚至数一年前发生的个人经历,包括具体日期、事件细节、环境特征及相关情绪体验。本研究对受试者陶栀子(22岁,女性)进行了系统性的认知测试、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扫描及访谈分析,以探究其记忆能力的特殊性。一一实验结果显示,受试者在事件回忆测试中的准确率远超普通人群,对12年前的事件细节复述能力达到了极高水平,并能迅速匹配特定日期与对应的天气、新闻事件及个人经历。

一一在时间线性回溯、视觉记忆重现、空间记忆精准度等方面,受试者展现出显著优势。功能磁共振成像结果表明,其海马体及前额叶皮层的活动水平高于普通受试者,表明其记忆能力可能与大脑特定区域的高度活跃性相关。一一结论:受试者的自传体记忆能力远超常人,并符合 HSAM的认定标准。本研究在认知神经科学领域提供了重要的个案数据。这些文字,一点点在她的心湖间激荡出涟漪,一圈又一圈。她记得孤儿院的饭菜味道,记得院子里某个冬天的第一场雪,梧桐叶和银杏叶的形态,记得那些消失在时光深处的孩子们。她甚至小鱼的脸,陈友维家中的摆设,铜墙铁壁外的每一声哭喊,以及墙上时钟的木质边框上的纹路……

原来,这不是所有人的常态。

她颤巍巍地翻到下一页,那是认知研究团队对她认知神经的测试结果。一一在影像记忆测试中,准确率高达98.7%。一一在事件细节回溯中,受试者能正确描述14年前某一天的天气预报,播音员的外形特征,新闻播报的重大事件,她身处的位置、以及当时的对话内容。--fMRI 扫描显示,受试者海马体活动远超常人,前额叶皮层的记忆重现区域也异常活跃。

她一字一句地读着报告,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本身,就是这个案件的突破口。她不是一个普通的证人。

她是一个被科学认证的,拥有无可置疑记忆能力的人。她的证词不再是一个十岁孩子的模糊回忆,而是一份一一“法庭可采信的科学性证据。”

江述月看着她,他的目光比任何时候都要温沉,用清越的声调笃定道:“这将是你敲开人生大门的第一件武器。”陶栀子看向他的双眼,胸脯剧烈起伏,呼吸越来越急促。她想起了法庭上,那些质疑她记忆的声音一一“案发时间久远,谁能保证记忆没有偏差?”“你是如何确认当时受害人去世了呢,十岁的你难道有办法亲自确认受害人死亡吗,会不会,记错了呢?”

“正常人怎么能记住十二年前的细节?”

她忍不住笑了一下,又一滴雨水顺着额角滑落,她的喉头发抖,眼神抬起之时却带着一丝破釜沉舟的意味。

一一可偏偏,她就不是那个“正常人"。

这一路上,陶栀子在车厢里将这份报告端详个不停,从各个角度去看,又迫不及待上网搜了相关的科普。

一一“高度自传体记忆”“罕见认知能力”当她几个月前放弃治疗从医院移开的时候,从未有一天想过几个月后的柳暗花明。

她最近无比想拥有一种能力,可以穿越时空和年幼的自己对话的能力。那样她就能隔空对那个在冬日搓着冻红的小手的陶栀子说一一别那么迷惘啊,栀子,冬天总会过去,伤口终将愈合,你的病也会治愈,你现在……还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多广阔呢,一定不要放弃啊……回到屋内,她拿着报告直接坐进了木质躺椅中,将报告对着窗外的天光。今天又是个雨天,雾霭沉沉的,挡住了很多光,但是她早已知道自己此刻已经不是为了看报告上的文字了,而是设法做很多赘余的动作,想按捺住心里那莫名流动的情绪。

江述月见惯了她喜形于色,淡淡笑了笑,转身把两人的外套递给了门口的刘姨。

屋内再次恢复了安静,只剩下两人的呼吸声。陶栀子从那份潮湿的纸片中露出了一双眼睛,看向江述月,一字一顿地问道:“述月,你说,这是一种病还是一种能力?”他缓步走回她身边,在躺椅旁边的木凳上坐下,语气平静:“比起超忆症,这更偏向一种能力或天赋,有HSAM的人主要擅长回忆,但是也比普通人更容易患上焦虑症,因为你的大脑永远不会为了让你开心而欺骗你。”陶栀子皱了皱眉,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报告的边缘,她会永远记得那些美好的回忆,同样也能记得那些痛苦的回忆。但是她真正想问的是:“那我……是不是所谓的天才?”江述月对她极为了解,浅笑道:“是……不过,你在乎这件事吗?”她吞咽了一下,好几次试图想说自己不在乎,但是最终她还是在犹豫中垂下眼眸,点了点头,像是一个妥协的孩子。眼泪在涌向眼眶之前,喉咙会最先预料到,有些酸涩发紧,以至于她要不断进行吞咽的动作。

“虽然很不想承认……我脑海里一直有一个念头,如果当初我父母知道我有心脏病的同时,还知道我是个有天赋的人,相互抵消,是不是……就不会扔掉我了。”

最后几个字,她艰涩地从喉咙里极其用力才能说出,这是眼泪涌出前最艰难的阶段。

下一秒,她果然还是红了眼眶。

豆大的泪珠凝聚在她小巧的鼻尖,最后坠落在她腿上,被裤子的布料吸收,仿佛从未出现过。

“我有这样的想法,不代表我想找他们,我永远不会寻找他们,你知道。”江述月嗯了一声,看着她,向她缓缓敞开双臂,柔声道。“快哭了就先到我这里来。”

她抬头的瞬间,眼尾红得欲滴,迟疑了一秒,还是起身扑进了他的怀里。他的怀抱一如既往的温暖、宽厚,带着让人安心的气息,总让人想起壁炉边散发清冽苦涩香味的松枝。

她把脸埋在他的胸膛上,肩膀微微颤抖,像是在和自己较劲,努力压抑情绪,试图让哭声听起来不那么明显。

日子太好,她哭起来都觉得生疏了。

可眼泪根本不听使唤,就这样有些别扭地从眼眶中流出。江述月一下一下地轻拍着她的背,没有说话,只是用沉稳的呼吸节奏给予她最大的包容和依靠。

她从来不是一个爱哭的人,哪怕在江述月面前不止一次哭过,但是数量仍然算少的。

她从来没有期待过父母的归来,也从不想回到过去,可是人的内心深处,总有些无法控制的念头。

如果她不是一个“生病的孩子",而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他们是不是就会选择留下她?

这些念头是她藏在心底最深处的执念,是连她自己都不愿意正视的软肋。她恨这种想法,觉得它是软弱的,是毫无意义的。她一边啜泣一边带着哭腔,用诀别的口吻说道:“述月,我保证,这是我最后一次为他们哭了,从今以后,我会好好面对生活。”

江述月的手指穿过她的发丝,揉了揉她的后脑勺,声音低沉而温柔:“不用给自己如此绝对的限制,再理性的人也有一丝感性,再如何失望也要允许自己悲伤,偶尔憎恨或想念他们,否则,会憋坏的。”他松开一只手,扶住她的肩膀,让她直视着自己。“你被我爱着这件事,无论你是'天才′还是′病人’,都不会改变。”她泪眼婆娑地透过万花筒一样的天光,看着江述月的眼睛,仿佛透过那一片温柔的湖泊,看见了一片神迹。

不是因为聪明才被爱,也不是因为病痛才被同情。这对于她来说,就是神迹。

她盯着他看了好久,轻轻地、迟缓地笑了一下。是那种被世界轻柔接住的笑,带着一点恍惚,又带着一点释然。她终于相信了。

“等审判结束,我要开启人生新的篇章。”“好。"他低声笑了一下,眼底满是欣慰,“我陪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