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明穿嘉靖被杀时> 番外张居正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番外张居正(1 / 1)

第199章番外张居正

“咳咳咳。”"一阵阵咳嗽声传来,已经年近六十,但风姿不减当年,依然宛如谦谦君子,方正有礼的张居正看了看窗外。五十八岁,时间到了呢。

张居正嘴角随着这个想法起,却勾勒起笑意。可这一次,没有那么多的不安。反而是从容。而这时候,一人急急行来,“大人,大人,陛下,陛下来了。”张居正一愣。他自病后一直在家休养,这些日子也不见人。可是,别的人可以不见,陛下,朱福宁来了他却是不能不见的。急忙的起身,张居正想穿衣,旁边的仆人着急的想帮忙,门外传来女声道:“太岳不必相迎,朕到了。”

一身墨色长袍的女帝,瞧着不过三十来岁的模样,光艳夺目。随着朱福宁的出现,昏暗的屋子似是有了光。“陛下。“一时瞧得恍惚,张居正很快反应过来,急忙与朱福宁作一揖。朱福宁上前将他扶住,与之十指相握,“这些虚礼便免了吧。”张居正握着朱福宁的手,感受她指间的温度,本该挣开,终是舍不得。舍不得啊!

“下去吧,这里有朕。“朱福宁回头吩咐一声,想把人都清理了。张居正的人看了张居正一眼,得到一个肯定的答案,便与朱福宁带来的人一并退去。

“太岳病了这些日子,一直不曾上朝,朕很是挂念,思来想去,还是亲眼来看看太岳。"年近六十的张居正,瞧着也不过是四十岁的模样,纤腰细细,虽有几分憔悴,风姿依旧。

朱福宁环住张居正的腰,凑近张居正问:“病中的太岳想什么?”两人近在咫尺,朱福宁的呼吸张居正清晰的感觉到,很烫很热,一如这些年,充满生机。

可他,要死了!

“不能再辅佐陛下了。“张居正又何尝甘愿,可由不得他。朱福宁听着这样的话,注意到张居正眼中的光在渐渐消失,朱福宁反而笑了,“太岳要想好了。朕如今正值当年,你若是不在,朕很是有心效仿武皇。朝中有不少俊秀的郎君,朕想着是收一个还是几个?”张居正.…….e

因病了这些日子而昏沉的脑袋,在朱福宁的话刺激之下,久久没有反应过来。

朱福宁突然往张居正的嘴里塞了一颗药,张居正再次一愣,目不转睛的盯着朱福宁,还是服下那颗药。

“不怕是毒药?"朱福宁看到张居正的动作,嘴角的笑意加深。“陛下要杀我不必多此一举。“张居正笃定的开口,朱福宁认同无比的点头,“不错,何必多此一举。”

下一刻,朱福宁的唇落下,张居正一愣,而朱福宁的手不知何时勾勒住他,张居正看着朱福宁的面容,克制而隐忍的人,想到朱福宁的话,有那年轻的郎君呢,终是不想忍。

两个都守规矩的人,却在这时候抛弃所谓的规矩。朱福宁起身穿衣,张居正在一旁面容沉静的为朱福宁挽起发。此时的张居正哪里还有刚刚的病态之象,朱福宁调笑道:“采阴补阳之效颇是显著。”

张居正干咳一声。

“太岳还是别乱想的好,朕说到做到,太岳若不想办法活得长一些,再长一些,朕未必不会对那些少年郎君动手的呢。"朱福宁继续调笑。张居正闻言环住朱福宁的腰,“陛下如此行事,只怕受尽非议。”朱福宁的手指落在张居正的胸前,转动着,不以为然的道:“朕从不在意别人的非议。再说,女帝以势逼迫内阁首辅从之,太岳让朕早已遭受非议。朕并不在意多添一些。”

听朱福宁浑然不在意的语气,对于朱福宁捣乱的小手,张居正捉住道:“如此说来,为免陛下将来如武皇一般落得一个荒淫之名,臣是要活得长一些。亦可进谏于陛下。”

“知道便好。随着朕这皇位的位置坐得越来越稳,敢和朕说真话的人越来越少。太岳是其中之一。"朱福宁哪里舍得张居正死。无论是一开始张居正推行的改革,亦或者后来朱福宁推行改革,张居正都不愧为大明的首辅,助朱福宁良多。

有这样一个能干又忠心的首辅,谁能舍得他死。“陛下,臣长陛下十四岁。"十四岁,张居正两辈子都没有想过,会和一个小他这样多的人纠葛在一起。

“只是十四岁而已。方才你吃的那颗药是清风道长送朕的,道是让太岳借阴补阳,可助太岳长寿。你信不过朕,难道也信不过清风道长?"朱福宁不以为然,太年轻的人朱福宁都下不了手,她就认为张居正挺好。这么些年,他们名为君臣,也是夫妻。

为了大明的繁荣两人并肩作战,他们都有共同的目标,让大明朝的百姓过上好日子。

权力在他们手里,是让他们掀翻他们看不过去的不公,是让他们将那些不平扫尽。

目标一致的两个人,或许会在行事时方法有些不同,却是殊途同归。遇上朱福宁,张居正很是以为幸运。

所以,在这样一个时间,他死过一次的时间,张居正纵然也有些不甘,可就像上辈子的他一样,再多的不甘,在死亡时他也做不了什么。但现在,朱福宁提起清风,张居正凝望着朱福宁问:“清风道长已经飞升了?”

听到这话,朱福宁凑近张居正问:“清风道长飞升了?”得了吧,两人各有各的秘密,但两人谁也没有问出来,这挺好的。“我是不信神鬼的,饶是看着清风道长居然还跟二十年前一样,朕还是不信。鬼神不会帮人,眼见不平之事,我们能靠的从来只有自己。只能自己去荡平这些不公。"朱福宁坦然的告诉张居正,有些事她是不信的。纵然很多东西似乎都在验证,可是,希望不能放在鬼神之上。祈求鬼神,只会让他们变成一个笑话。

“那陛下为何要收下清风道长的药,还听清风道长说的?"张居正垂眸而问。“太岳有了死意呢。“朱福宁一语道破,张居正一顿。朱福宁道:“一开始不想理会清风道长的话,可是看到太岳的模样,朕想,不妨试试。朕不愿意太岳死。”

不愿意!

无论是作为大明的首辅,亦或者朱福宁的男人,张居正到目前为止都让朱福宁满意。

“臣知道了。"大明,因为朱福宁早已不是他所熟悉的大明。眼下的大明有哪里不好?

百姓安居,国库充盈,四夷臣服。

朱福宁这个上辈子他所知早早已经病逝的公主,将大明的天改了。他也想为这样一个美好的天下再尽一份力。朱福宁走了,张居正的身体也得以好转,半个月后终于上朝。见着张居正时,朱福宁一脸正色,私底下却调笑道:“采阴补阳颇有奇效。”

张居正欺身上前,喃唔道:“陛下往后还得继续看着臣的这张老脸。”朱福宁愉悦笑出声,赞许道:“甚好。”

熙和五十六年,九十四岁高龄的张居正在乾清宫病逝。前一夜,张居正陪朱福宁一道登上城楼,观万家烟火,也得以看空中绚丽的烟花。

回头看着朱福宁脸上也有了皱纹,张居正握紧朱福宁的手道:“此生得遇陛下,甚幸也。”

“朕得太岳,亦幸。"张居正为臣尽忠,更是实干派,朱福宁要推行的改革,若无张居正支持实施到底,又怎么会迅速得以推行。“陛下知臣有过一梦?十六岁那一年,臣的梦中没有陛下,裕王登基,臣费心登上高位,推行改革,志在为大明革新除弊。臣做到了。可臣死后不久,新法被弃,臣也落得一个死后开棺鞭尸的下场。“张居正轻声说起,朱福宁一愣。开棺鞭尸呢,谁干的?

啊,裕王。是能干出这种事的主儿。

“你竟然没有想过反大明。"对的,朱福宁最惊叹的莫过于此。况且,观张居正原本的态度,简直是有意继续重蹈覆辙。张居正抿唇道:“我辈中人,但行变法之事,早已料到身后必为天下所唾弃。然为国为民,纵然再来一回,臣亦一往无前。而臣,甚幸得遇陛下。”自来变法者没有好下场,他这一回却运气上佳,遇上朱福宁这样的帝王。至今为止,当年有从龙之功的,亦或者这些年在国家方面有各种建树的,都得以善始善终。朱福宁是不可多得的能容人的帝王。“万家灯火起,窥太平盛世。臣甚喜,死亦无憾。“张居正的声音很轻,头靠在朱福宁的肩上,喃唔道:“陛下,亲亲我吧。”朱福宁转过头,亲了亲张居正的鬓角,一下,两下,三下……张居正笑了笑,“愿来生能再遇陛下。与陛下再创盛世。”“好。"朱福宁答应着。

慢慢的,张居正的手垂落。

熙和五十六年六月二十,张居正寿终正寝。熙和女帝为之辍朝,赐上柱国,谥文忠,赐入太庙。有诏,凡明有之,张居正皆受太庙香火,若谁敢言将张居正移出太庙者,连同她也移了吧。

至此,凡明一朝,张居正配享太庙,随熙和女帝一并受祭。后世有传,熙和女帝所孕之子女,其父正是张居正。毕竞在最后张居正年岁渐长,长居于乾清宫内,与女帝同寝。

但,熙和女帝曾言,她所生之血脉,谁是孩子的父亲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生的。这才是重点。

因而在明之时,随着社会发展,大明的女子,知母而不知父者,承担家业,建功立业者,不计其数,于国家生死存亡之际,舍生忘死者亦不计其数。那,又是一段璀璨的光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没有了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