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番外二
犀利的女帝陛下,随着江山越稳,很多话说得更直白。“陛下,以大明赋税的三成用在建设军队上,是不是太多了?"其实这意思是在指朱福宁太过穷兵赎武。
谁想朱福宁一听冷笑道:“不把钱放在军事建设上,不若将来用在赔款上。朕知道你们在想什么。开疆辟土之心,朕未必没有,但朕不会贸然行事。蒙古各部,之前跟他们耗了这些年,也差不多是时候收拾他们了,如果他们不老实,那不如夷为平地。”
说,朱福宁还是真干的主儿。
熙和八年,蒙古族再犯边境,熙和女帝御驾亲征。为这个事,自然是有臣子不同意的。
毕竟,皇子皇女都还小。
随着嘉靖驾崩后,严嵩以年迈而辞官归乡,朝中大权尽落在张居正一人手中。大明朝的首辅,再加上皇子皇女的生父,朱福宁此番亲征,她是半点不担心闹出别的事?江山易主?
可是,他们莫不是忘了,张居正所有的权力都是朱福宁给的。而且,相对于别人,把孩子交给孩子的父亲看管,难道还会有比这更好的?朱福宁既是御驾亲征,也通报蒙古各族,凡与大明称臣者,既往不咎。企图共谋大明者,蒙古多年为乱,若是没有人服,也罢,那就打到他们服。大明这些年发展的兵器,其实哪怕是朱元璋他们看下来,除了朱福宁逼宫那会儿用了用,后面也都没怎么用过,以至于让他们也不太清楚,到底大明的军事实力如何。
很快,他们就知道了。
朱福宁一直要求底下的人发展科学,改进技术,朱福宁养了一个研究院的人,全都是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人,以至于也是让人无言以对,毕竞他们那些人看着疯疯癫癫的,根本看不出来有什么用。等上了战场,这就显出威力来了。
“这是地雷,这是射击枪,这是最新的炮弹,在原本的基础上可以远程射击。还有这是望远镜。”一样样的武器摆出来,说得再天花乱坠,都不及上手一试。
试,眼看蒙古的骑兵迅速的攻击而来,万炮齐发。压根连肉眼都看不到蒙古骑兵的出现,一座座的草地上都出现一个接一个的大坑。
其威力之大,还有那火枪。
连发的啊,一枪一枪的打出去,还有最简单的手枪,长枪配□口的发射,对方的箭都没有拉出来,枪都连射出好几击,早把人打死了。“这,这是神器啊!"朱元璋一朝的人激动无比的看着他们后世的大明女帝,居高临下的以绝对的优势俯视这样一场战局。怪不得朱福宁要御驾亲征,就这样的武器在手,谁还怕御驾亲征。大明朝绝对的神兵利器出兵,蒙古连照面的机会都没有,直接让人夷为平地。
接下来,到了大明追着他们打的时候。
北境不得安宁,这么多年不太平的总想往大明朝钻,现在,该把蒙古收在手里了。
朱福宁再一次通知蒙古各族,臣服者大明奉若上宾,若有不服者,灭。听着朱福宁霸气十足的宣告,谁人看在眼里不觉得振奋,解气。眼瞅着第一个进犯大明的部族让朱福宁灭了,真正的无人幸存,全都灭光了,蒙古其他各族的人都赶紧向朱福宁表示臣服。如此,朱福宁诚邀他们在蒙古的地界上,聚上一聚。这样的地理位置,那可是在蒙古的地盘,若是蒙古各族从四面八方冲出来,吃亏的一准得是他们。
偏,臣子的进言朱福宁不以为然。
远看大明的军事实力有什么意思,就要把人请过来,近看才好。朱福宁面见各部族的蒙古可汗,相比之下,朱福宁是真年轻,都知道大明如今是女帝当权,偏如今的女帝比起从前的皇帝都要不好对付。当年大明和蒙古再开互市,也是朱福宁先挑起来的。谁能想到朱福宁一个公主能够当上皇帝,还能把皇帝的位子坐稳?惊叹归惊叹,与之而来,朱福宁出手却让大明压着打得毫无还手之力,难免让蒙古的各汗王不服也只能服。
“诚邀诸位汗王前来,一则是听说汗王们有意归顺,对大明称臣,既是称臣,便要有称臣的样子;二则,蒙古扰大明边境多年,元明元明,诸位都想成为成吉思汗,可这世间只有一个成吉思汗,汉与蒙,早已攻守易形,由不得诸位不服。朕以亲征,未出兵之前早已同诸位汗王传话,要么你们归顺,要么大明的军队将踏平整个草原,从此,你们消失,大明也会再一次真正的统领整个草原。”朱福宁真是一如既往的直接,听她说出口的话,给人面子不假,却也表明态度。蒙古汗王岂不知朱福宁说的都是实话,弯下腰恭敬的迎向朱福宁,“臣愿意归顺,成为大明的一员。”
不归附的结果是没了,一个个都要死,无一幸免,不服,那也要服,乖乖的归顺。
朱福宁笑着答应下,大宴蒙古各部族,好酒好肉,载歌载舞,而且在宴席上给足他们面子,亲自为他们递酒,如此恩赏,想想朱福宁的强势之态,如何不让人受宠若惊。
不仅如此,朱福宁非常大气,以各部族的汗王皆以封王。大明从来没有异姓王的,可朱福宁却将他们封王。“你们归顺,朕自然不会亏待你们,大明朝在一日,你们便是大明的王爷,而大明,会是你们最强大的后盾。“朱福宁这样一句话丢出来,多少人听着这样的话,微微一滞。
随后,朱福宁还同他们往各部慰问,并且赏赐相应牛羊,以昭天恩。最重要的一点,阅兵呢。
大明的步兵,骑兵,炮兵,还有护卫兵,随一身铠甲的朱福宁而令行禁止。那人手一把的枪,万炮齐发的震撼,可以说极大的震住蒙古各部。恩威并施,自此,蒙古尽归大明。
朱福宁看着那如同海棠叶的地图时,朱元璋一朝的人同样也看到了那份舆图,蒙古尽归于大明。
这,真开疆辟土,朱元璋这回看着朱福宁的眼神都不一样了。狠辣什么的,没有关系,重点在于这样一个狠辣的帝王,在最后能不能将大明江山推上另一个高度。
朱福宁何止将大明推上另一个高度,简直是开启新的一个时代。随边境安宁,朱福宁开始一次又一次的改革,这一次,是在思想上和科技上的改革。
用朱福宁的话来说,解放人们的思想,让更多可能发生。而这其中以李贽作为代表。李贽其人,12岁就写出《老农老圃论》,把孔子视种田人为“小人”的言论大大挖苦了一番,轰动乡里。这样的人,也在科举考试中引起朱福宁的注意,之后朱福宁和这位一见如故,更是给李贽安排多次讲学,听着李贽抨击时政,针砭时弊,听任各界男|女前往听讲,引起极大反响。
自那以后,朱福宁让李贽于各地讲学,让他畅所欲言,从而也让更多的人因为李贽的原因,开始思考一直以来他们受的教育对还是不对。如此一来,难免引起很多人的不安,他们迫切想借朱福宁的手解决李贽。可惜,朱福宁道:“既是论道讲学,朕既有言让世人畅所欲言,你们若不服李贽所言,反驳他就是,为何要朕出手?这是要朕出尔反尔?”随这句话落下,想在朱福宁这儿上李贽眼药的人,自不可能。倒是张居正提醒朱福宁道:“陛下放任李贽四处游说,长此以往,恐天下不安。”
“能者上,庸者下。太岳,革新之策要因时因势而变,我们自己不变,早晚有一天也会让人逼得不得不变,既如此,倒不如一手促成这份变化。当然,李贽的种种想法,朕很是认可。毕竞,朕也算得利者。朕原本还在想,出了朕这个女帝,怎么诞生更多的女官。"朱福宁不是乱来的人,改革,自她登基以来一直都在改,这样挺好的,她还等着未来,等着一个机会,也将这世间的女子都拉出泥泞来。
张居正眼神变得晦暗不明,凝视着朱福宁时,他便明白,朱福宁有自己的步调,有她想走的路,
既然朱福宁认可李贽可用,那便用吧。大明的天下,有朱福宁在,也经得起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