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明穿嘉靖被杀时> 番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番外(1 / 1)

第197章番外

确实,作为大明开国皇帝的朱元璋,对于天降神幕,竞竟然看到后世的大明时,初初是高兴的,后来越看越不对,朱福宁好大的胆子,把朱家的子孙都杀光了这样一个孙女,狠,太狠了,朱元璋算着朱福宁的名字,想着会是哪个儿子的后代,考虑的是,要不先把这样一个后世孙女以绝后患?没等他想好,看见朱福宁逼宫的一面,哈,朱元璋在天幕里看得非常清楚。距离京城的数十之外,齐齐整整的大炮围着京城,一如朱福宁说的那样,皇位但凡不是她的,她就敢让大明朝君臣一起陪她死。看到公主府里那一个大坑时,那样一个深不见底的大坑,目之所极之大。谁会以为朱福宁不敢做来着。

嘉靖他们感受到的是地动山摇,朱元璋一朝的君臣在看到朱福宁让人亮出的大炮,惊奇无比。

“这可比我们现在用的大炮要好多了,威力惊人。而且距离还要远得多。我要是没看错,这得是在哪儿?"大炮摆放的位置在人看来,洪武一朝认得的人不在少数,赶紧让人把舆图拿来,标上位置,再看这距离,惊叹道:“这么远?”所以难怪嘉靖会根本察觉不到朱福宁的准备,就朱福宁的底气,那都藏在嘉靖根本无法想像的地方。

“这位公主,手握重器,难怪敢肆无忌惮逼宫。"逼宫的事,别管是哪个皇帝都不会乐意,架不住朱福宁真能把大明朝毁了,为了保命,朝臣求着嘉靖把皇位传给朱福宁。

所以,反对朱福宁一个女子敢想皇位的人,到最后求着朱福宁登基。看着嘉靖把皇位传给一个朱福宁时,朱元璋那真是气得都要炸了,“没用的东西,竟然让一个女儿拿捏住。不就是一死而已,那就死。”随朱元璋的话音落下,太子朱标的声音提醒道:“朱家最后的血脉就他们。江山拱手让人?”

拱手让人是不可能的。

可是,朱福宁的心狠手辣,也真是让无数人都开了眼。但,这算什么?

随嘉靖驾崩,朱福宁在嘉靖下葬后,即下令道:“从今往后,大明朱氏子孙,无功不得封王。”

听到这句话,别管哪一方的臣子都愣住了。朱福宁那儿马上有朝臣站出来道:“陛下,此事不妥,太|祖有定,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且不可参合四民之业(即士农工商),并能世袭罔替。此乃祖制。陛下岂可改之。”朱元璋听着点点头,没错没错,他定下的规矩,怎么能改?“太|祖定制便不可改?那你告诉朕,嘉靖一朝四十年,大明国库的最大开支是什么?你若不知道,让户部给你报上一报。"朱福宁居于上位,不紧不慢的开囗。

户部那边在听到朱福宁点名时,已然出列道:“按照以往大明各藩王的支出,每年至少占用国库的半数以上,只多不少。”“知道养大明的这些藩王要费大明国库半数以上意味着什么?便是让天下人养姓朱的。"朱福宁眼中闪烁着让人无法忽视的光芒,令人不禁胆颤。“这有何不可?"朱福宁将话说到这个份上,还是有人不以为然,和朱福宁道:“陛下,太|祖定下的规矩,陛下岂可任意改之,若祖宗们在天有灵,岂不是要大骂陛下不孝?”

朱元璋很是以为这样的臣子不错,说到他的心心坎上了。朱福宁做的这些事,但凡是在他眼前干的,他一准早把人吊起来打了。“不孝,太|祖此制,哪怕不孝朕也非改不可。平日朕对你们很多事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是,连是否有利于家国天下之事,你们都分不清楚。拿祖宗来压朕?朕连逼宫的事都做得,抢来这个皇位,活着的祖宗朕都不怕,还能怕列去的祖宗?

“在天有灵,太|祖最好在天有灵,那朕还真是要骂上他一回了。凡朱氏子孙,因他开创大明,从此不管生老病死,都让百姓来管,他是哪里来的脸,视天下为家,视百姓为奴?

“以天下养朱,他可真是朱家的好祖宗,你们敢说,以天下之赋税,养朱家之子孙,他是大明的好皇帝?

“更不要说,将国库以为私库,朕就很是好奇了,当年的那些臣子里,就没有一个敢骂上他一骂,指出他将天下视为朱氏一家的行为极为可耻?“你们不知,以天下满足一己之私,此举不妥?朕如今拨乱反正,继往开来,你倒想站出来充一充好人,拿祖宗来压朕?在你看来,为君者,视祖宗之制为重,还是当以天下百姓为重?”

然而,朱福宁是真敢骂,在朝堂之上,真骂朱元璋这个祖宗。朱元璋听得脸上青一阵红一阵,视天下为一己所有,以百姓而养朱家,这个事确实是朱元璋做得不地道,但以前没有人提出来,朱元璋也当作不知道这回事,却架不住让朱福宁骂了。

“胆大包天的丫头,真连祖宗都敢骂,好胆识。"朱元璋的下方有人赞许一声,很是以为朱福宁了不起。

而此时的朱福宁再一次重申道:“你们也不用想着拿祖宗压朕。朕坐在这个位置上,为民谋福,不利于民之事,谏之朕定以纳,可要是利于民之事,管祖宗定下的什么规矩,一概废之。另,国库与宫中开支分开,国库只用于民,私库,皇庄田园都有收益,当皇帝的要是连自己都养不活,活该饿死。”!!!朱福宁这属实够狠,但在她下方的臣子,都感受到朱福宁一份为民心。

一家之天下怎么可取呢?

国与家,本就该分开的。

“朱氏一脉,到朕这儿,只剩下朕一人,往后之儿孙,都是朕的后代。所以,以后朕的儿女,有本事治国平天下,朕会封他们为王,没有本事,活该他吃苦受罪。"朱福宁不忘提醒在场的人们,别考虑以前的祖宗了,朱家让朱福宁解决了个干净,往后只有朱福宁生下的孩子,以后只有朱福宁的血脉。换而言之,朱福宁是在对自己的后代要求严格。“朕如此严以律己,原以为你们会高兴,但现在看来,并不是。其中的原由,不若你们来说说?"朱福宁说话扫视过堂上的所有人,包括那一位开口提及祖宗律法的人。

这下那人把头低得更低。

“年少时,朕曾学过,“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也学过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难不成这些书你们都没有读过?"朱福宁继续问,灼灼的目光中透着正直,越发看得人羞愧。“天下非一人之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朕不管从前的祖宗是怎么视天下为一家之天下,在朕这儿,手握皇权,非为谋一己之私,而在于为天下谋。脱会做到这一点,若你们做不到,这朝堂之上也不会再有你们的容身之地,这句话,都给朕记牢了。"朱福宁引经据典的一番话,对多少人而言是重击。可是,没有人认为朱福宁能够做到,哪怕是朱元璋也并不认为。但,观朱福宁一生,用张居正变法,以南北分别实施不同的政策,结合实际,以令天下的田都收回朝廷手中。

田是百姓耕种,田是国家的,国家要想收回来,随时可以收回。由此,抑制土地兼并。

之后,朱福宁大力发展科技,开启航海,这倒是有点像郑和下西洋的感觉,但有所不同的是,朱福宁让人前往各地把当地的技术学回来,也正因如此,难免也招来其他国家的觊觎。

一个倭国在沿海作乱,当年朱福宁想把人家国给灭了,没想到他们没死绝,后来把主意打到朝鲜身上,想从朝鲜那儿烧杀抢掠,由此壮大发展。朱福宁当时派了严世蕃出手,挑着朝鲜和倭国斗,你来我往相当的热闹。后来严世蕃便开始负责相关的海上贸易之事,某个被朱福宁在台湾岛收拾的葡萄牙国知道大明出兵抢了他们的舰队,杀光他们的人,急吼吼的杀来,可惜,叫大明的海军收拾了。

之后的时间,海上贸易越发繁荣,但与之而来海上的战事也随之多了,不免有人提起海禁,只要像祖宗一样实施海禁,就可以保证无人犯海。“说出这样愚蠢之极的话,你真以为这天下的人都是良善之辈?国与国之争,贸易之争,经济之争,也会是国土海域之争,不想要无人敢犯只有一个法子,强大。

“当一个国家不管是综合国力,经济,军事实力都强大到无人敢犯时,才能得到真正的太平。海禁,禁的是正常的交流,试问以我大明如今的航海技术,大炮火枪的威力,我们想登谁的国登不上去?“好声好气跟你说登船,你不让,便只好亮出刀枪大炮,以武力压人。朕当年不就是这样登的位?朕能以女子的身份成为大明的皇帝,让你们不满也不敢反抗,正因为朕身后的兵力让你们畏惧。国与国之间也是如此。所以,凡我大明一朝,绝不提海禁。让人欺负到头上,那就想办法打回去。忍一时可以,忍万世绝无可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