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6章(5 / 5)

闻讯的百姓们纷纷从家中跑出,既出于对潜在危险的好奇,又不想错过这桩关乎生死的大事。于是,家家户户门户大开,百姓如潮水般涌上街头。李德贤率军全力以赴冲刺,因顾虑民间安宁,此次并未骑马参战,以为即使只有短短三百米的距离,敌人也插翅难逃,胜利近在咫尺,他高喊:“紧跟在我身后,一举拿下百户所,活捉孔爱国!”

然而,当他们接近至百米范围内时,李德贤愕然停步,眼前的一幕令他瞠目结舌:街道上,百姓们成群,络绎不绝,更有人大声疾呼:“有人袭击锦衣卫,快去救孔大侠!”李德贤愤怒地喝令:“朝廷行事,百姓速速回避!”百姓们正欲散去,却见百户所内,一群手举火把的人群秩序井然地走出,其中一人高声宣告:“孔大侠在此!”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情境,李德贤一时愣住,而百姓数量仍在持续增多,原本清晰的战局此刻变得愈发错综复杂,充满无数不可预知的变数……

战,莫要躲在百姓身后!”然而,他的叫嚣淹没在了百姓高涨的热情和对孔爱国的拥护声中,仿佛一粒石子投进了浩瀚湖泊,激起几丝涟漪后便消失不见。

一声突如其来的嘈杂,犹如平地冒出的雷霆,猝不及防地撕裂了夜晚的宁静,瞬息之间引来了所有百姓的关注。孔爱国面色凝重,双眼炯炯有神,像深潭秋水般清澈犀利,他紧握着手中的寒光剑,剑尖直指李德贤,那威严的姿态犹如一座山岳,掷地有声地质问道:“何方宵小,竟敢趁夜色偷袭锦衣卫,还不赶快放下武器,束手受缚!”这一句正义凛然的训斥如同春雷滚滚,震颤人心,百姓们闻声纷纷侧目,当认出这位久违的英雄时,人群中爆发出惊喜的呼喊:“原来是他,这就是那位孔大侠!”民众争相靠近孔爱国,由于他近期鲜少在市井现身,今夜能亲眼目睹其英勇之姿,人们欢欣鼓舞,激动之情溢于言表,热血澎湃。

孔爱国低头扫视着环绕四周的百姓,眼中流淌着深深的关怀,语气虽然温和,却坚决有力:“诸位为何集聚在此?须知接下来可能会出现剧烈冲突,锦衣卫存在的意义便是守护百姓安宁,今日我孔某在此,绝不允许任何一人受到丝毫伤害!”听到这话,百姓们感动不已,对孔大侠的仁心厚爱赞不绝口,众人的情绪犹如燃烧的火焰,热烈呼应:“守护锦衣卫!守护孔大侠!”“西厂的走狗,快滚出京城!”“孔大侠的安全,我们愿拼死守护!”顷刻间,孔爱国与锦衣卫们被百姓们簇拥得如同铜墙铁壁,构筑起一道坚实的屏障。

人群中,一位嗓音浑厚的男子特别引人注目,他的呐喊带动更多人涌入这股沸腾的人潮。李德贤此刻也深陷在这汹涌澎湃的人海中央,背后的手下踮起脚尖,极力朝百户所方向张望。外围一些没能挤入中心地带的百姓焦虑地问:“那位大哥,您瞧见孔大侠现在在哪了吗?”围观的人群中,尽管议论纷纷,却没有人能给出确切的答案,只留下一片低语和期待的沉默。

李德贤在喧嚣纷扰中站立,双目因愤恨而充血,胸中充斥着无法宣泄的愤怒:“首次领兵出征,竟陷入了这般进退维谷的困境,尚未真正与敌交锋,何谈制胜千里!”他目光在人群中搜寻,最终锁定在林小风身上,只见他仍处变不惊地在角落烧烤,显然是有所准备。李德贤怒吼道:“林小风,你狡猾阴险,竟拿百姓当作你的盾牌!”“你给我出来,咱们单挑对决,莫要在百姓的庇护下藏头露尾!”然而,他的怒吼在百姓对孔爱国的无比忠诚和热情的海洋中仅仅泛起了短暂的浪花,旋即被吞没无痕。

夜幕悄然降临,那本该沉浸在静谧深邃中的大街,却被一阵阵刺破宁静的詈骂声撕裂,宛如市井闹市般的喧嚣沸腾起来。平日里习惯了夜晚归巢安眠的寻常百姓们,此刻却因这突发的异象而按捺不住内心的猎奇,纷纷从家中涌出,汇集成一股股人流,向着声源处聚集而去。不久之后,一群手持火炬或提着灯笼的身影匆匆赶来,瞬间点亮了原处于黑暗笼罩下的百户所周边,光线明亮得足以映照出每一块砖石的纹理,乃至岁月在其上刻画的痕迹。

李德贤此刻正身处这一片光怪陆离的景象之中,内心深处翻腾着惊骇与不安,仿佛有万千惊涛骇浪在胸腔内碰撞回旋。他侧目望去,只见孔爱国独自挺立在人群的边缘,时而挥舞着手臂,时而发出振聋发聩的疾呼,宛如一位善于操控人心的魔术师,挑逗着民众的情绪波动。李德贤目睹这一切,只觉得胸口一紧,仿佛看到一股无形的诡异力量正附着在孔爱国身上,令他不由得皱起了眉头,眼底掠过一丝痛苦的抽搐。

在这波澜壮阔的人潮中,林小风犹如一只时刻保持警觉的猫,早已洞察到一股潜伏在表面和谐下的逆流涌动。他悄无声息地贴近李德贤,用低沉而谨慎的语调问道:“殿下是否计划让这些乔装改扮的番子与士兵混迹于人群之中,等待时机发动突袭?”李德贤闻此言,脸色瞬息万变,既怒且惧,他严厉地回应:“即便是这样,你也要如此张扬地公之于众吗?”

林小风面对李德贤的质问,唇角勾勒出一抹淡然的微笑,选择沉默不语,只是冷静地观察着事态的发展演变。西厂番子与枪兵营的勇士们正奋力在人群中开辟出路,他们顶着四周高涨的谩骂与质疑声浪,犹如逆流而上的孤舟。孔爱国在此刻敏锐地捕捉到了局势的变化,他立刻高声警告百姓们切勿过度拥挤,以防意外的踩踏事故发生。百姓们闻讯后,开始积极响应,渐渐地,秩序得以初步恢复。

然而,那些番子们并未因此而停歇,他们毅然决然地挤入人群,而新晋崛起的锦衣卫更是怀揣雄心壮志,欲挑战老牌西厂的地位,此举更激起围观者们的强烈反感,群情激奋,誓要突破百户所的防线。越靠近核心区域的百姓情绪愈发失控,对任何试图阻挠他们前进的人,都报以一片怒吼与指责。

在这场紧张激烈的盘问与争执中,部分乔装者不慎暴露了身份,被愤怒的百姓团团围住,并遭受驱赶。其中一名番子声称自己是孔爱国的铁杆支持者,但在众人要求下背诵孔爱国的名言时却哑口无言,瞬间沦为众人的笑柄,人们讥讽他是冒牌粉丝,催促他赶紧离去。另一名士兵铁牛,更是不幸被自己的父亲当众揭露真实身份,痛斥其行为不当,邻里街坊闻听后亦纷纷加入谴责的队伍。

最终,隐匿的内奸们一一现形,尽管现场一度陷入混乱,但锦衣卫仍在这场明争暗斗中占据优势地位。首次领军作战的李德贤,面对眼前的狼藉景象,忍不住低下头颅,身体微颤,心中充满了苦涩与无奈。林小风想要上前给予安慰,却未曾预料到李德贤会突然紧握拳头,泪水划过脸颊,悲叹自己首战竟如此狼狈不堪。林小风强忍住内心的笑意,轻轻地拍打在李德贤的肩头,温言宽慰:“殿下不必过于忧虑,初战受挫实属常态,关键在于汲取教训,来日再战,必然能够旗开得胜。”

李德贤心头陡然一阵绞痛,犹如一只无形巨手牢牢掐住了他的咽喉,那种疼痛几乎让人窒息。他强行压抑住心中翻涌的悲凉情感,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面容之上浮现出一种饱含沧桑与无奈的神色:“罢了罢了,本宫不得不承认,这一次的确落败了。谁能料想到孔爱国竟能搅动如此巨大的风云变幻?”林小风冷静如冰,目光如炬,他分析道:“孔爱国或许不是当下殿下最亟待关注的问题,今日真正的关键在于如何聚拢民心。单个人的力量纵然有限,但一群人之力却是无穷无尽,这一点不论是领兵打仗还是治国理政,皆是相通的道理。唯有激发起全体将士的高昂士气,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言毕,林小风果断下令取来绳索,命令西厂人员自行捆绑,对于抗拒之人,则由他人辅助执行。孔爱国则向四面八方的百姓呼吁保持冷静,避免事态进一步升级恶化。百姓们听从了他的号召,自发让出一条宽敞的道路,片刻之间,六百余名西厂成员尽数束手就擒,甚至那些躲藏起来的番子见大局已定,也只得选择投降。伴随着百姓们欣喜若狂的欢呼声,这些来自西厂和枪兵营的人被有序地带到了林小风跟前。为首的勇亮满脸愧疚,眼泪扑簌簌落下,重重地跪倒在尘土之中。面对这种兵力对比悬殊的情况——六百对区区六十,他们明白回到朝廷必然是严惩难逃。

林小风双手稳稳地叉在腰间,目光犀利如刀,质问道:“今日的模拟演练,你们可都心悦诚服了吗?”李德贤摇摇头,苦笑连连,摆手示意不必再多说什么:“罢了罢了,老林,本宫已经坦然接受失败,无需赘述。”就在这个时候,一名士兵悲愤交织,发出一声撕心裂肺的质询:“殿下为何不战斗到底,反倒是早早地选择了屈服?”李德贤闻言,勃然色变,厉声道:“你这是胡言乱语,岂能为了争一时之勇,置百姓安宁于不顾?”林小风适时介入,缓和气氛:“殿下您说得对,这位兄弟的疑惑虽有偏颇,但也并非全无道理。未经沙场磨砺,确实难以令人彻底心服口服。再者,众多百姓皆在场亲眼见证,如果我们锦衣卫仅凭策略就能轻易取胜,百姓可能会误解我等实力,认为我们不过是平庸之辈。”

于是,林小风唤来了谢洪信与孔爱国,命他们筹备一场实力展示,以彰显锦衣卫的实力所在。靖江帝与王景文因收到紧急消息,策马疾行而来,尽可能地保持低调。当他们越来越接近事发现场,发现街巷间百姓的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二人顿感形势微妙,内心不由升起一股寒意。及至抵达目的地,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壮观的画面:密密麻麻的百姓围满了整个街区,人人手中都持着小凳,整整齐齐地排列观看。前方数百人匍匐在地,中央地带,锦衣卫身着劲装,正在进行一场气势磅礴的实战演练,引来百姓们阵阵雷鸣般的掌声和喝彩。演练过后,锦衣卫队员们又展示了精湛的卫歌合唱、剑舞表演,百姓们沉浸在这艺术与武力交织的盛宴中,一切井然有序。

靖江帝与王景文终于赶到现场,看到的竟是百姓围观锦衣卫精彩表演的盛况,地面上偶尔可见几块碎裂的石板和几个因激动而昏厥过去的番子。靖江帝震惊不已,瞪大眼睛仔细查看,王景文同样满腹狐疑。随着百姓们察觉到圣驾亲临,纷纷转身下跪,齐声高呼万岁,锦衣卫迅速集结,庄严肃穆地迎接圣驾。林小风匆忙扔掉了手中的瓜子,牵着太子急步走向靖江帝,毕恭毕敬地报告:“臣等在此恭迎圣驾!”

靖江帝立即追问关于演练的具体细节,是否真的发生了械斗导致人员伤亡,林小风回应演练过程顺利结束,未造成任何人受伤。靖江帝这才稍稍放下心来,但心中仍有诸多不解之处,他指示先行疏散人群,而后步入百户所详谈此事。在公房之内,靖江帝稳坐上首,此时百姓已经疏散完毕,院内恢复了平静,只剩下西厂与枪兵营的人在院子里等待指令。

靖江帝追根溯源,向林小风深入了解此次较量胜负的真实缘由及其后续处理方案,并传召孔爱国前来面圣。孔爱国觐见之时,尽管面色稍显紧张,但他依旧保持着从容不迫的态度,恭敬地禀报道:“微臣孔爱国,拜见陛下。”靖江帝对孔爱国的气质修养甚是欣赏,称赞他是京都难得一见的君子,听闻了他的种种事迹后,觉得让他仅仅担任小旗之职实属大材小用。孔爱国表现得极为谦逊,他表明无论官位高低,都愿意真心实意地为百姓效力,并从中获得乐趣。靖江帝对此深感满意,决定提拔孔爱国,将其留在身边委以重任,不再外派。孔爱国欣然接受了新的任命,靖江帝对其赞誉有加,此事至此暂告一段落。

靖江帝的面容宛如青铜铸就,眼神犹如夜空星辰般炯炯有神,他语气沉稳且威严地问孔爱国:“孔爱国,你且道来,五百名枪兵营的精兵悍将,再加上西厂的一百名骁勇番役,怎会在一夜之间就被你们轻描淡写地降伏了呢?”此刻,孔爱国正襟危立于帝座一侧,低眉垂目,透露出无比的敬畏;而王景文则是面色凝重,眼光冷冽地斜睨着他。林小风先是用眼角的余光扫过那一边沉默寡言却仍不失傲骨的李德贤,继而挺直腰背,言语铿锵地答道:“陛下,今日之胜利,实乃依赖于京城万千黎民的鼎力相助。西厂兵马聚集的风吹草动并未逃过百姓的眼睛,他们第一时间将消息传递给了锦衣卫。臣早已据此提前布防。入夜时分,当百姓听见锦衣卫的召集号令,他们纷纷响应,携家带口走出家门,誓死捍卫自己的家园。这一幕,完全是百姓自发的行为,情深意浓,对方见此情景,毫无还手之力,只能黯然就范,臣就此宣告了这场正义之战的胜利。”

靖江帝听闻此言,脸上掠过一抹震惊与困惑交织的表情:“百姓居然会起身保护锦衣卫?此事真是匪夷所思!”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