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4章(3 / 6)

靖江帝听完他们的剖析,心中顿感宽慰,同时也对太子的转变表现出惊喜,太子今日的举止,颇有几分仁厚明君的风范。林小风亦是满心欢喜,发现太子在他离京期间已有显著成长,竟能够洞察治国之理。靖江帝坚持认为陆印生勾结反贼,应当诛杀三族,而李德贤与林小风再次强调量刑应注重惩戒效果,陆印生作为资深老臣,应当考虑到其过去的功勋,不应因一时之失就殃及全家,否则会引发朝臣人人自危,言论闭塞,上下离心离德,甚至滋长出懒政怠政的风气,最终受害的将是天下苍生。

林小风此言甫出,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湖面,激起轩然大波,满朝文武瞠目结舌,难以置信这位向来疾风骤雨般果断的林小风,竟会在陆印生的处置上展现出相对宽容的一面。几位深受敬仰的老阁老面面相觑,其中白永元老大人更是眼神中闪烁着困惑,凭借他对林小风的深度了解,今日此举无疑令人大跌眼镜。靖江帝紧紧盯着林小风,目光犀利,显然也为他的提议感到意外至极。

杨白溪被他说得哑口无言,心中却是更加不悦。他只觉得这林小风年纪轻轻,却如此狂妄,对圣人教诲都敢质疑。

他转过身,目光直视着杨白溪,那双明亮的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身为官员,我们所面对的,不仅仅是同僚间的争斗,更多的是来自百姓的期待和责难。政令下去,效果如何,往往需要时间去验证。这期间,非议、攻击,哪一样能少得了?这时候,道德能给我们多少帮助?恐怕更多的,还是要靠我们的智慧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去支撑。”

林小风却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他抬头望了望那轮皎洁的月亮,轻叹一声:“道德,当然是好东西。可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单靠道德,又能走得多远?做官的人,面对的不仅仅是同僚,还有百姓。政令下去,效果如何,需要时间才能看出来。这期间,少不了非议,少不了攻击。这时候,道德能帮你什么?还不是得靠智慧和坚韧的精神,才能撑过去。”

林小风挥了挥手,示意他稍安勿躁:“你先去忙你的吧,这里的事情我会处理的。”

杨白溪一听,眉头紧锁,心中颇有些不悦。他自幼受圣人教诲,自然对道德二字推崇备至。他反驳道:“圣人之言,岂能有错?你怎能如此轻率地否定?”

林小风稍作停顿,让在场的众人有了深刻的反思时间。他接着问:“你们可知朝廷老臣对我们这一代读书人的评价?”众人皆竖耳倾听。林小风揭示:“他们时常叹息,认为后生一代不如一代。”众人听闻,表情中显露出不满。

林小风从容不迫地说道:“然而,在我看来,我们报社的同仁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勉耕耘,每一次深入调查、每一篇客观报道,都体现了敬业精神。那些感叹一代不如一代的人,应该学习我看待你们的眼光。你们虽然生活在困苦之中,却奔走于城市乡村,为民喉舌,虽身为平民,却敢于直面社会的黑暗,挑战不公。我对你们充满了敬意,赞赏你们以专业精神照亮黑暗,播撒希望,为靖江的兴盛、百姓的安宁付出不懈的努力。”

杨白溪沉思片刻,说道:“我想,我们应该坚守道德底线,不做违背良心之事。”

林小风面色阴郁,眼中流露出淡淡的哀愁,他深深地叹了口气,言语中透露出沉痛:“听了你们的种种困扰,我深感痛心疾首。遥想当年,我们创办这家报社之初,前辈们是如何披荆斩棘,艰苦奋斗。现如今,我们的环境与设施已有显著改善,但你们却愈发感到不满。”他的话语中饱含深深的遗憾,“然而,这不是你们的错,问题出在我管理上的疏漏。我要问你们,我们报社的初心是什么?”众人齐声回应:“为生民谋福祉,为天地立正气,传承先哲智慧,开创万世和平。”

项协宏虽然有些不满,但也不敢多说什么,只得悻悻然离去。

靖江帝眉头一皱,脸上闪过一抹困惑,额头上赫然浮现出几道深刻的皱纹,他不解地询问:“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林小风适时解释道:“这是我为兵士们设计的一种模拟实战的训练方式,战时高喊招式名称,旨在提振士气,震慑敌军。”靖江帝听罢,脸颊上闪过一丝尴尬,周遭的群臣们也按捺不住笑意,有的甚至掩嘴偷笑,极力掩饰自己内心的惊讶。林小风的这一套训练法门,让原本庄重肃穆的演练场瞬间多了几分童趣与嬉闹,人们在惊奇的同时,又觉得滑稽可笑。

月色融入银河,星光铺满沉寂的街巷,唯有林小风与杨白溪在皎洁月光的指引下,步伐悠闲地漫步街头。杨白溪内心深处的激动仍未平息,他揣摩不透林小风为何特意单独召见他。待心绪稍微沉淀,林小风才缓缓开口:“杨白溪,我这里有个外地的职位,不知你是否有意愿前往?”杨白溪迅速回应:“大人所指派的任务,白溪岂敢有半分推诿。”林小风摆摆手,笑容温和地否定:“不必如此谦逊,我推荐的这条路或许并不符合你的个人喜好。你若留在京城,或许有更好的晋升机遇,但我担心耽误了你的前途,你是否有所顾虑?”杨白溪略作沉吟,答道:“大人始终秉持公共福祉至上,您的品格和事迹我们都铭记在心,故此并无任何疑虑。”

林小风挥了挥手,示意他稍安勿躁:“你先去忙你的吧,这里有我和杨大人就足够了。”

林小风借鉴现代训练模式,让麾下的士兵饮食营养均衡,每日消耗能量巨大,逐渐在军营中孕育出一种崇尚肌肉力量的文化,将士们以强壮体魄为荣耀,不论昼夜,都在艰苦卓绝的锤炼中塑造出如山岳般起伏的肌肉线条,实力超群,远胜常人。

林小风却微微一笑,说道:“坚守道德底线固然重要,但我们也不能忽视现实情况。有时候,过于纠结于道德问题,反而会让我们失去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就像一辆失控的马车,如果我们只盯着马车的缰绳看,而忽略了前方的路况,那么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车毁人亡。”

林小风留意到古达基等人的反应,遂转身面向他们,向他们阐述了这些器械背后的深意——它们不仅是他在阳曲县一手栽培的精锐部队专享的训练设备,而且询问古达基等人如何看待这些器械以及运用它们的训练方式。古达基听罢,心底油然升起一股不屑,他坚信文官调教兵马常常流于表面文章,根本无法与实战经验丰富的武将相比,他坚守传统练武之道,认为无需借助此类器械的辅助。林小风对于古达基的保守思想并不陌生,他深知古人训练方法粗犷简朴,资源匮乏,与当今科学化的高强度训练相比,简直是天地之差。然而,林小风决心打破陈规陋习,全力以赴提升麾下兵马的整体素质,给他们提供最优越的生活环境和训练设施,保证充足合理的膳食供给,逐渐升级训练强度。

林小风笑了笑,说道:“陛下励精图治,自然是我等臣子的福气。我等只需尽心尽力,为朝廷出力,为百姓谋福祉,便是最大的忠诚。至于私生活,那不过是个人之事,只要不影响公务,又有何妨?”

杨白溪不解地问及为何要重视外国,以往靖江与南洋各国仅维持朝贡关系,大多视为蛮荒之地。林小风苦笑着批判时代局限,提醒杨白溪要摒弃偏见,开阔眼界,积极学习未知领域,坚持“拿来主义”,汲取他人精华。杨白溪对“拿来主义”概念有些模糊,林小风耐心解释:“就是要择取他人的优点来学习借鉴,其它的不必过分纠结。”

一声振聋发聩的“排云掌”呼喝犹如晴空炸雷,瞬间摄住了全场的目光。梁焕坤猛地一掌推出,那股沛然大力犹如长江倾泻,势不可挡。而对手也并非庸碌之辈,只见他身形如蛇,灵敏躲过了致命要害,尽管胸口被击中,却凭借深厚的内力翻滚后退,借势反攻,一脚蹬蹴疾如闪电。两人在演练场上展开了一场你追我赶、激情澎湃的交锋,口中高喊出一个个脍炙人口的武林绝技名称——“亢龙有悔”、“降龙十八掌”、“剑二十二”等,一时间,演练场被各式招式名称与模拟音效织成的奇异氛围笼罩,种种情形令人叹为观止,却又啼笑皆非。

林小风的目光不动声色地扫过古达基,眼底闪烁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自豪:“对于此事,古将军有何高见?你觉得自己是否有信心应对这样的挑战?”京师新设立的十四千户所,昨日才到的六所,今日又添两员新丁,他们均与古达基有着深厚交情,他在武将圈子里的影响力可谓非同小可。林小风深知,权力固然能使人畏惧,但真心敬服才是长久之道。面对林小风的试探,古达基额头上悄然渗出了冷汗,三百八十斤的巨力让他心中骇然,他自觉最多只能举起三百斤,然而之前的豪言壮语犹在耳边,此刻颜面何存?他只能机智地转移话题,询问林小风招揽的这些人是否都有如此超凡的神力。

林小风恭谨答道,当前正从民间遴选出身家清白、品行卓越的民众填充锦衣卫队伍,靖江帝听罢微微点头,示意他务必拟定一套严谨的选拔规则,并呈交御览。帝的手指轻轻落在林小风的肩头,那指尖的温度传递着一种感慨,自从林小风自歌峰湾历练归来的这段时日,他的性格似乎有了细腻的变化,那份慈悲心肠不仅体现在对待陆印生的矛盾调解上,甚至甘愿为其求情,此种胸怀宽广,似乎与他掌管锦衣卫的冷峻身份显得格格不入。林小风听闻此言,脸庞微微泛红,谦逊一笑,承认自己性情中多了一份柔和,闲暇之时尤喜研读佛经,力图以道理化导人心,尽管如此,他坚称在执行锦衣卫的任务上,绝不松懈,必定确保每一份职责都得以全面完成。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