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4章(3 / 6)

其中一位深谙布业的商人站出来发问:“林大人,此织布机显然不同凡响,不知其价值究竟几何?”林小风面带微笑,从容不迫地回应:“诸位果真眼光独到,能识得此机器的独特之处。我无需赘述,只简单揭示它的精妙所在。”他指向左边的织布机说:“这是市面上普遍存在的手摇单锭织布机。”再转向右侧介绍:“而这,则是我们府内工坊最新研发的脚踏五锭纺车,其效能远超一般织布器械。”

林小风挥手示意侍女进行现场演示,侍女踏上飞梭启动装置,新式织布机瞬间运作起来,穿梭往来之间速度惊人,令人目不暇接。围观者无不心生震撼,无论是否涉足纺织业,均被这一革新设备的巨大效能深深吸引。它能够同时驾驭五根线锭,工作效率翻倍有余,仅需一人操作便能抵七八名手工织布者的劳作之力,无疑是纺织行业的重大技术革新!

目睹这般情景,原本已经耗资巨大的商人们再次燃起了竞购的热情,深信只有获得这样高效的生产设备,才能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稳操胜券。实物展示不仅证实了新技术的有效性,而且让众人意识到一旦拥有此类高效设备,生产成本将会大幅度降低,即便是新开设的布庄也能迅速崛起,并确立竞争优势。

吴成佳因自家生意涉及布匹产业,急切地询问:“林大人,这神奇的织布机售价如何?只要有需要,我愿意全数购买!”他的意图明显,欲包揽所有新型织布机,复制工艺技术,抢占市场先机。

林小风手持木槌,稳稳掌控住场面:“诸位不必焦急,尚未说明交易规则。每台新式纺织机起拍价为一千两白银,此次共推出十台,目前接受预定,一个月内按照预定顺序交付,并由官府承诺提供后期维护服务。现在,请各位开始竞价。”

吴成佳迫不及待地喊出高价:“两千两黄金,我要全部买下这十台!”郭勋祺闻听此言,双目瞠圆,旋即站起来叫价:“两千一百两!”两人你来我往,竞价现场立刻陷入了白热化的争夺之中。

林小风面色肃然,重重挥动木锤敲击桌面,制止这场失控的竞争:“大家安静!竞拍之时,必须保持冷静有序,怎可如此失态行事!新式纺织机每次加价一百两白银,拍卖继续进行。”

一番激烈的角逐之后,十台新型纺织机最终以平均每台三千两的价格成交,总计收益高达三万两白银。这些机器的成本主要集中在木材选取和匠人技艺上,皆由技艺卓越的老季亲手打造,实际附加成本微乎其微,实属一本万利的投资。

在林小风严格的纪律约束下,富商们各自归位,静待林大人的下一步指示。林小风再次举起木锤,宣布道:“接下来的拍卖,每台仍以一千两起拍,每次加价一百两,继续进行!”最终,在规范有序的程序下,剩余的拍卖项目顺利完成。

林小风心中暗自盘算,虽未曾料到众商家财力如此雄厚,但内心却暗喜不已。这次交易不仅是为长江府筹集了建设资金,更为商户们带来了产业升级的宝贵契机,真正实现了政府与民间共赢的局面。

·····················································

两轮竞拍活动相继落幕,宾主尽欢颜,即便是未能在激烈争夺中胜出的商人,也因得到百斤红薯馈赠而心满意足。待众人散去,李德贤摩挲着颌下的胡须,试图舒缓那绷紧的肌肉,内心深处震撼于刚才拍卖现场的火爆氛围,更为商贾们为何如此热衷于接受林小风提出的条件感到不解与困惑。此时,林小风走下舞台,与李德贤并肩坐在一旁,他倚靠椅背,长叹一口气:“此番筹谋运作,真可谓费尽心思,非一日之功可成。既要洞悉人心、随机应变调整策略,又要善于煽动竞拍者的情绪,这般重任往后确实需要寻找合适之人来执行。”

稍作休息后,李德贤犹豫片刻,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疑虑,开口问道:“林大人仅凭片刻之间便筹集白银八万两,此举会不会是一种诓骗手段?”林小风闻听此言,瞠目结舌,严肃地反驳道:“殿下怎会有此误解?商业交易讲究的是诚信为本,互惠共赢,何来欺瞒一说?这应当视作合作共利、互惠互利的典范。”接着,他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深入剖析了“合作共赢”和“互惠互利”的深层内涵,尽管李德贤听后仍感疑惑重重。

李德贤忧虑地表示:“难道不怕商人因为修路之事操之过急,导致城市秩序陷入混乱吗?”对此,林小风镇定自若地回应:“初期或许会有一些杂乱无章的现象出现,但最终都将回归秩序井然。朝廷治理百姓犹如堵截洪水,对待商贾亦是同样的道理。起初商家可能在街道上大肆做广告,然而一旦民众对这种行为产生不满,便是竞争对手趁虚而入之时。彼时若是他们行事轻率,我等主张简约高雅,凭借口碑的力量击败对手。市场终究会顺应民心所向,随着时间推移进行自我调节,我们只需给予一定的耐心。现在最为紧迫的任务在于赈灾,其余琐碎事宜并不影响大局。”

林小风正色提醒道:“接下来有一项重任,必须由你亲自承担,殿下。”李德贤听罢,双眸瞬间亮了起来,满载期待之情:“这么说,我终于有机会大展拳脚了吗?”林小风微笑着回答:“当然有,只是希望你不要抱怨辛苦。城外还有大量受灾群众亟需安置,我会安排人手协助你,而你之前已有管理数千人的经验,今日我想问你是否有信心胜任数万人规模的管理工作?”李德贤闻言,豁然开朗,裂开嘴一笑,挺直腰板,信誓旦旦地保证:“请林大人放心,我定能不负所托,全力以赴!”

······························································

京师之内,朝会之日,靖江帝端坐于龙椅之上,面色铁青如石。学士蔡鹰扬俯身跪地,满堂文武官员面若寒冰,静默无声。近日传来的长江府及另两府之事犹如霹雳惊雷,令满朝上下愕然失色:皇帝竟在未与群臣商议的情况下独断专行,下令处理灾情,此举无疑使众人惶恐不安,朝廷是否会因此陷入一言堂的境地?如此一来,百官的存在又有何意义?

次日拂晓,晨光初现之际,朝会上学士院率先发难,指出靖江帝在长江府等地遭遇严重灾害之时,却下旨大兴土木,实非体恤民情、仁德之举。蔡鹰扬愤懑不已,挺胸直谏:“微臣愿以死相谏,陛下此番所下之旨意未经内阁审议,草率至极,恳请陛下收回成命,以免伤透了百姓之心!”靖江帝闻听此言,内心涌动着无奈与哀愁,太子犯下的过错终究需要父皇承担,却又不能公开内情,他此刻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困境,暗自决定待太子归来,定要严加惩处!

靖江帝环顾四周,眼神淡漠而冷峻,回应道:“朕之所颁诏书,虽未经内阁审阅,但朕金口玉言,岂可轻易更改?”蔡鹰扬昂首不屈,坚决反驳:“陛下,关乎民生国计的大事怎能不与众臣共商?如今灾区民众正饱受煎熬,此时若大规模兴工劳民伤财,岂不是火上浇油?一旦地方官吏以此苛政逼迫民众劳作,又无法保障足够的粮饷供给,恐怕将激起民变!故恳请陛下三思,收回成命!”蔡鹰扬此言一出,众学士纷纷附和,虽其他大臣尚未发言,但心中无不波澜起伏。

靖江帝脸色陡变,勃然大怒:“住嘴!蔡鹰扬你好大的胆子!这是在指责朕暴虐无道吗?”蔡鹰扬硬气答道:“臣不敢妄言,只是忧虑若再继续下去,百姓将会遭受更大的困苦。朝廷虽已下令平抑物价、调配粮食,然而此刻大兴土木,无疑是多此一举。”

靖江帝面色铁青,一时哑口无言,片刻后挥手示意群臣起身,继而向户部尚书陆印生询问国库现存银两数目。陆印生战战兢兢回禀尚有五十万两白银,靖江帝紧接着追问能否满足各地需求以及已经发放了多少赈灾款,陆印生如实回答,直言现有银两远不足以支撑全国多地的需求,若全部批复,必将动摇国家全局稳定。靖江帝听罢,心如刀绞,深知内帑早已耗尽,难以应对更多开支。

靖江帝沉痛地说出实情:“朝廷目前面临的局面是三府之地急需巨量资金,林小风在京筹措资金的速度远超地方实际所需,彩票销量下滑,茶叶收入锐减,原本奏折中贴心建议不再出现,皆因林爱卿不在身边,如今诸位每日不是请求拨款便是质问,朕的内帑已然见底,如何还能应对天下繁杂事务?”

靖江帝长叹一声,解释为何要下令三府进行建设:“实乃财政捉襟见肘,即便有钱粮,调集物资亦需时日,而灾民等不及救援,只能借助官府力量,结合富户之力,推行以工代赈政策,让灾民自救,这乃是当前唯一可行的办法。此乃迫不得已的决策,并非朕本意,只因诸多庸碌之人无力解决当前困境。”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