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知心瞟了一眼枢密使庞贤东。
“庞枢密,关于汴山书院我们也十分头疼,以前我们都没怎么注意它,直到这位林大人出现,我们才晓得东京汴梁城有这么一个神秘的汴山书院,这个神秘的汴山书院平日里大门紧闭,同时又很少有人进出,我们的人根本混不进去,也没得办法清楚这个汴山书院究竟在干嘛,禁军第八编队把守着这个汴山书院,而这个禁军第八编队恰恰是我们无法掌控的,更让人气愤的是这个汴山书院和皇家别院连成一片,那一片都是禁区,至今没人进去过,咱们这个官家用他的皇家特权打造了这么一片他人无法染指的世外桃源。”
陆知心讲的头头是道。
中书侍郎郭亦镇立马接过了陆知心的话茬说道:“所以咱们跟这位官家讲理是讲不通了,唯有动武方能解决一切,汴山书院的秘密也只有武力入侵方能显露出来,不然还真拿它没办法,尤其是那个禁军第八编队,据传编队统领就是这位林大人兼的,而那个禁军第八编队自从调防汴山书院,经过他们一系列暗中操作早已是物是人非了,禁军第八编队还大大扩编了,兵力由一千人涨到了二千左右。”
参知政事钱伯华对此却有不同看法。
“各位大人,现在干什么都需要钱财的支持,没钱财啥都干不了,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掐断东京汴梁城钱财流通途径来达到遏制他们的目的,三司使韩大人完全可以用非常手段压制各大钱庄,逼迫各大钱庄不得随意借钱,同时对东京汴梁城粮草进行人为干预,让他们有钱也买不到粮草饿死他们,这样不就一劳永逸省事多了吗?”
参知政事钱伯华此言一出,庞贤东立刻便点头叫好。
这也没多好呀,怎么就叫好?
中书侍郎郭亦镇不明白庞贤东怎么就和钱伯华搞到一坨去了,如此相互配合也不晓得避讳一下,难道他们不怕非议吗?
看来他们是铁了心不想动武,可要是真按钱伯华说的去办,可能猴年马月才办好事。
想省事动武多快呀,一觉醒来就变天了,现在还能上哪去找着这么好的事。
中书侍郎郭亦镇对参知政事钱伯华所说不太感兴趣,他泼了泼冷水。
“钱大人,从经济上封锁他们是不太可行的,他们在暗处,你怎么封?难道把所有的都封了吗?这是典型的杀敌八百自损一千,不过可以作辅助措施来用,配合其他更严厉的措施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有一事下官也一并讲了,张权知出身贫寒,对目前的生活肯定很在意,生怕失去眼前的一切,我们可以转变思路收买这个张权知,把开封府牢牢掌握在我们的手中,这个是当务之急不得不做的,这个比起收买姓林的小子靠谱多了,并且我们得到的都是满满的干货。”
中书侍郎郭亦镇原本是要吏部尚书跟陆中书去讲收买张权知之事的,但很可惜这位吏部尚书还没来的及讲就遭遇了不测。
虽然吏部尚书不能向陆中书进言了,但这个事还是要说的,中书侍郎郭亦镇也一直在找机会说这事。
现在毫无包袱的讲了,中书侍郎郭亦镇感觉还是蛮欣慰的,现在就看陆中书的反应了。
和中书侍郎郭亦镇意料的不太一样,陆中书没反对。
“郭侍郎,可以收买张权知,如果张权知还不知好歹不肯就范就做了他,做他应该比做这位林大人简单。”
陆中书这一态度让中书侍郎郭亦镇欣喜若狂,总算有个提议完美通过了,不然今日的心情就糟透了。
陆中书不但通过了中书侍郎郭亦镇的提议,还给出了中肯的建议,收买不成就干掉他。
这更坚定了中书侍郎郭亦镇动武的信心,假以时日,陆中书肯定会亲口下令动武。
但这又涉及到一个谁去收买张权知的问题,高官集团不缺人,缺的是像中书侍郎这样的股肱之人。
就拿参知政事钱伯华来说,上次收买林哲是陆中书点他的名,这次收买张权知,钱伯华无论如何也不会再去了,也没啥原因,就是不想去。
话说回来,陆中书这回也没想再让参知政事钱伯华去,毕竟钱伯华能力就那样。
上回是因钱伯华有太子太傅的头衔才派他去的,也没想他能办好,只不过应付一下众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