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浙江义乌的小商品,温州的鞋,宜兴的紫砂壶。
让家乡像东部沿海地区一样先富裕起来。
只要能把前世的一系列大企业,大公司吸引到家乡落户,那么,一定可以振兴家乡的经济。
当然,苏楠知道这样做是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首先是资金问题,自己还没有积累足够的资金。
其次是政策问题。
第三就是成本问题。
东北地区冬季寒冷,企业来到东北之后,失去了沿海便利的海运条件。
东北远离内地,交通成本也会增加。
而且冬季供暖成本也高。
这一切,都制约着家乡,乃至于整个东北地区的发展。
所以,要扬长避短。
现在的东北,还是华国的重工业中心。
拥有众多的企业。
但是因为吃了几十年的大锅饭,企业没有生气,全靠吃计划经济的红利。
不思进取,而且排外,想要吸引外地商人前来投资谈何容易。
虽然东北地区有大量丰富经验的产业工人,庞大的企业资产,农业与矿业资源相对丰富。
但这些企业都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不像后世那样大量关停,甚至破产重组,工人下岗。
苏楠就琢磨,如果自己能将家乡的资源先一步整合。
就会让家乡的企业摆脱困境,从而避免后世大量关停的命运。
现在东北各地都在进行招商引资。
自己如果兼并一些有发展的企业,发展科技,一定可以改变家乡落后的面貌。
苏楠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决定在江城收购一家濒临破产的小造纸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