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岁时,埋葬了父母后,李耳开始周游列国。
第三年,游历到曲阜。
在曲阜传播道法。
于是,便碰到了一名身高超过两米的壮汉。
壮汉身后跟着十几个小弟,小弟手中分别拿着道德砖。
孔丘,字仲尼。
主要擅长以理服人,锯理以争。
“兄台听口音不是本地人?”
李耳头被套了麻袋,也丝毫不慌,“亳丘人,离曲阜不远。”
“噢,亳丘的?”
“来曲阜干哈来了?”
“来游历。”
“你来曲阜游历我很高兴,但你踏马没经过我同意,我不喜欢!”
于是。
年轻的李耳与年轻的孔丘,在曲阜展开了第一场辨法。
“道可道,非可道,名可名,非常名。”李耳游历三年,已有打算编撰一道书,名曰:道德经。
而道可道,便是道德经开篇。
只是现在李耳阅历尚欠,连一卷都未编撰出。
年轻的孔丘听了李耳的道言,微微皱眉,‘这小子有两把刷子啊!’
孔丘不甘示弱,缓声道:“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身后的子贡,听闻大哥所言,脸上露出凶狠表情,“那什么李耳,听到了吗!早上听说你在曲阜城传道,晚上就踏马找人弄死你!”
年轻的李耳微皱眉,颇为忌惮,“天行有常,道法自然!”
孔丘又开口,“君子不重而不威!”
子贡神情兴奋,“对啊!不下重手,别人就不知道咱们的威严!”
李耳再度皱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