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李文忠的父亲李贞是濠州东乡人。
李贞呢,生性友善,娶洪武大帝的姐姐朱氏也就是曹国长公主为妻。
后来也多次接济洪武大帝家,这也是洪武大帝对李贞一家格外亲厚的原因所在。
至正十二年,李贞听说李景隆的舅舅,也就是洪武大帝在滁州,当了郭子兴的将领,就前去投奔。
当时呢,兵荒马乱,李文忠父子风餐露宿,几次濒临死亡。
经过一个月的辗转,终于在当年的十二月到达滁州,见到洪武大帝。
李文忠见到舅舅洪武大帝,想到死去的母亲,扑在舅舅的怀里大哭。
洪武大帝见到李文忠那也是悲喜交集,安慰李文忠说;“外甥看到舅,如同看到母亲。你已经到了舅舅这里,今后生活就有了依靠,我看你不如随我改姓朱吧。”
李文忠点头同意,从此,李文忠就改叫了朱文忠,后来大明建立以后,为了确保李家有后,洪武大帝又恢复了李文忠的姓氏。
李文忠在返回京师的路上,不断的把这些陈旧的往事,强行说给了李景隆。
也不管李景隆是否听的进去,反正李文忠只有一个意思,那就是朱雄英遇到危险,李景隆要不计较任何伤亡扑上去解救。
哪怕是死,也要堂堂正正,我老李家没有窝囊废。
李景隆的话是真心实意说给李景隆的,他也是这样做的。
他只是想让李景隆忠于大明,忠于皇家。
毕竟朱家对他有天大的恩情。
看着李文忠苦口婆心的给李景隆讲道理,汤和叹了一口气说道:“哎,真是苦了文忠了。”
冯胜说道:“文忠爹娘死的早,十几岁就投靠了圣上,他对于圣上只有感恩的,所以才讲那些话给他的儿子听。”
:“奈何他的儿子,烂泥扶不上墙呀。”蓝玉无奈地说道。
徐达脱口说道:“让俺说,与其这样,不如扔到边关历练上几年,估计就好多了。”
朱雄英看着李文忠不断的给李景隆讲道理,便出口说道:“忠叔,我觉得吧,景隆日后自然有他的路要走,您大可不必这样。”
李文忠叹了一口气说道:“殿下呀,您说的话,俺也认同,可他是将门之后,若是如现在这般烂泥扶不上墙,以后会丢了俺的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