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公公领命而去。
不久,李大人和其他几位大臣匆匆走进了御书房。
他们的表情各异,但都带着一丝严肃。
李大人率先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忧虑。
“陛下,臣等听闻安阳县百姓手持血书来到长安,要求面见陛下。”
“臣等认为此事重大,必须立刻与陛下商议对策。”
另一位大臣也紧接着说:“臣听说这些百姓是来控诉辅国公的,若不妥善处理,可能会引起更大的动荡,臣等恳请陛下三思。”
女帝的目光在诸位大臣的脸上扫过,她知道他们的担忧不无道理。
她坐在龙椅上,面容沉静,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智慧。
她知道,这件事情的处理必须慎重,不能让朝堂的动荡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稳定。
“曹公公,传令下去,将安阳县的百姓代表秘密带入宫中,朕要亲自听一听他们的诉求。”
女帝的声音平静而有力。
曹公公领命,正准备退下。
这时。
李大人却站了出来,他的声音洪亮,带着一丝坚持。
“陛下,现在那些百姓全都聚集在城门口,周围围观的民众不计其数。”
“如果陛下不出去当众解决问题,恐怕会引起更大的动乱。”
李大人的心中明白。
这件事情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对女帝的威望造成影响,也可能引发民众的不满和抗议。
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一位大臣上前一步,语气诚恳:“陛下,李大人所言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