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高举的血书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醒目,引起了一片惊异和好奇的议论声。
一位围观的百姓好奇地问身边的百姓。
“你们这是怎么了?为什么要写血书?”
百姓中的一员,一位年迈的老者,眼中含着坚定的光芒,回答道:“辅国公苏哲大人被朝廷误会了,他为我们安阳县的百姓做了很多好事,我们不能让他蒙受不白之冤。”
另一位年轻的村民紧接着说道:“是的,我们走了很远的路,就是来向女帝说明真相,为我们的恩人苏哲大人正名。”
百姓中有人感叹道:“真是难得一见的忠诚和勇气,希望女帝能够听到你们的呼声。”
同时,一些官员也开始注意到了这一情况。
他们窃窃私语,讨论着这件事情可能带来的影响。
一位官员对身边的同僚说道:“这些百姓竟然为了苏哲大人千里迢迢来到长安,看来苏哲大人在民间的声望很高啊。”
另一位官员则忧虑地说道:“此事若处理不当,恐怕会引起民变。我们必须尽快上报女帝,让她定夺。”
梁王在府邸中听到百姓们来到长安的消息后,他的心中立刻涌起了一股难以抑制的喜悦。他立刻叫来了自己的心腹大臣,眼中闪烁着狡猾的光芒。
“心腹,你听说了吗?那些安阳县的百姓竟然来到长安,手持血书,看来是想控诉苏哲的。”
梁王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得意。
心腹大臣微微一笑,附和道:“大王真是英明,这的确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我们可以借此机会,进一步动摇苏哲在朝中的地位。”
梁王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狠厉。
“立刻准备,我要进宫见陛下。这一次,我要亲自向陛下陈述苏哲的罪状,让陛下看清他的真面目。”
心腹大臣立即行动起来,为梁王整理衣冠,准备进宫所需的一切。
梁王则在心中盘算着如何利用这个机会,彻底击垮苏哲。
不久,梁王便来到了皇宫。
他请求见女帝,脸上带着一副忧国忧民的表情。
“陛下,臣有要事相奏。”
梁王在女帝面前跪下,语气中带着一丝急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