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哲微微点头,对大臣的周到安排表示感谢。
“多谢贵国的盛情款待,我将欣然前往。”
在苏哲离去的身影后,羌族才子们聚集在一起,议论纷纷。
他们看着苏哲渐行渐远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
有的才子叹道:“这大魏的辅国公,真是文采飞扬,我们今天的挑战,似乎显得有些班门弄斧。”
另一位才子则接口道:“是啊,他的才华让我们大开眼界,但也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我们在文化之上,确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时。
一位年长的才子站了出来,他的声音中带着坚定和鼓励。
“各位,今日的挑战虽然我们未能胜过辅国公,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此放弃!”
“相反,这正是我们奋发图强的契机!”
“我们要学习大魏的文化精髓,同时也要发扬我们羌族的文化特色。”
“对!”
另一位年轻才子激动地说道,“我们不能就此认输,我们要更加努力,不仅要学习大魏的文化,更要创造出属于我们羌族的独特文化,让世人瞩目。”
众人纷纷点头,眼中闪烁着决心的光芒。
他们互相打气,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我们要让羌族的文化之花绽放,不仅要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更要让它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在这一刻,羌族才子们的心灵得到了升华,他们不再只是羡慕和忌惮,而是将这份情感转化为了前进的动力。
他们知道,只有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在文化的长河中留下自己的印记,让羌族的文化与大魏一样,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当苏哲一行人抵达客栈,他们意外地遭遇了一群吐蕃官员。
这些官员显然对苏哲的到来并不欢迎,他们用轻蔑的眼神打量着苏哲,其中一人甚至嘲讽道:
“什么阿猫阿狗都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