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苏哲提出了“以工代赈”的想法。
“袁相,我有一个提议,我们是否可以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让百姓通过参与重建工作来获得报酬。”
“这样既能减轻朝廷的负担,又能让百姓有收入来源。”
袁相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光芒,觉得这个提议非常可行。
“辅国公,你这个想法很好。‘以工代赈’既可以帮助百姓度过难关,又能让他们有尊严地获得收入,同时也能加快重建工作的进度。”
于是,在苏哲和袁相的推动下,小阳县开始实施“以工代赈”的政策。
他们组织百姓参与到重建工作中,如修建房屋、修复道路、耕种土地等,并给予他们相应的报酬。
这样一来,百姓们有了收入,生活得到了改善,同时也加快了重建工作的进度。
这个政策很快得到了百姓的积极响应,他们纷纷投入到重建工作中,用自己的双手重建家园。
同时,这也减轻了朝廷的财政压力,实现了双赢的局面。
袁泉看到父亲和苏哲的决策得到了实效,心中也感到非常高兴。
她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个政策的成功,更是对百姓负责任的体现。
在苏哲、袁相和袁泉的共同努力下,小阳县的重建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百姓们的生活逐渐恢复正常,他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而“以工代赈”的政策,也成为了其他州郡重建工作的借鉴,为国家的繁荣稳定做出了贡献。
另一边。
苏哲在处理太乙教的问题上采取了果断和严厉的措施。
他在确认了太乙教企图利用鼠疫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并成为大魏第一宗教的野心后,他决定采取行动,以防止该教派进一步危害朝廷和百姓。
在一次公开的审判中,苏哲站在审判台上,面对着数百名太乙教的道士,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
“太乙教的道士们,你们的行为已经严重违背了朝廷的法律和道德准则。”
“利用鼠疫来扩大自己的势力,这是对百姓生命安全的极大威胁,也是对朝廷权威的挑战。”
“今天,我代表朝廷,代表所有受害的百姓,对你们进行审判。”
太乙教的道士们试图辩解,但苏哲并没有给他们机会,他知道这些人的罪行已经不容置疑。
“任何辩解都无法掩盖你们的行为。你们的行为已经造成了无数无辜百姓的苦难,这是不可饶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