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后。
西戎草原如今设了安西都护府,大顺朝拍了官员来管理,更是在安西都护府驻扎了上万的精兵。
在傅知易的努力下,安西都护府设立了学堂,培养原西戎牧民的孩子,教他们认字,学习大顺朝的文化。
表现成绩好的,会被保送到京城,可以继续求学,也能在京城给安排一份工作。
一年还能让那些成绩佼佼者,到京城一游,见识见识京城的繁华。
凡是去过京城的学子,都被京城的繁华所折服。
回来后,都是越发努力的读书,想着能再去京城。
经过他们的口,说出来的大顺朝的繁华,大顺朝百姓日子如何的平静宁和,比起朝廷的宣传来说,更可信。
越来越多的人,对京城向往起来。
也有更多的人,即使去不了京城,却也见过大顺朝其他的城镇,确实比西戎这边看起来更适合人居住。
年纪大一些的牧民还罢了,年轻的一代,对大顺朝的向往已经成了一种时尚,都以能到大顺朝求学,工作,甚至能去一趟为荣。
傅知易又鼓励大顺朝的百姓到西戎去垦田,两地百姓联姻。
不过三年的功夫,远的地方不说,起码原来大顺朝和西戎边境百里,已经融合在了一起,分不清了。
至此,傅知易的任务也算圆满完成了。
朝廷的调令也已经下来了,不日就将回京述职。
将手头的公务都交代了出去,一些行李早就打包好,派了心腹先送回了京城。
等路蓁蓁处理好了这边的铺子和各种事宜,一家人就该启程回京了。
一家人走出巡抚府大门,回望这株了四年多的府邸,都油然而生一种不舍的感觉。
豆包和汤圆两个十来岁的少年郎,个子高挑,容貌俊秀,一个冷静自持,一个洒脱不羁,都是极好的儿郎。
橙子也七八岁了,身子刚抽条,原来圆滚滚带着婴儿肥的脸蛋,如今已经瘦了一圈,眉眼之间已经能看得出来,是个美人胚子。
三个孩子虽然有些不舍,可对回京城也不抗拒,反而兴致勃勃。
叽叽喳喳的和兰氏还有三老爷一起讨论着回京城后,要如何如何。
傅知易和路蓁蓁夫妻俩携手立在府门口,站立良久。
此次离去,也许一辈子都不会再回来了。
可西戎和甘宁会越来越好,百姓也会越来越好,这就足够了。
上了马车,回首看着巡抚府慢慢的远离,直到拐个弯,彻底消失不见。
出了城门,就要上管道了。
才发现,管道两边,站满了来送行的百姓和官员。
西北人的爽朗大方,此刻都化作了不舍。
傅知易下了马车,交代了官员几句,又亲自扶起了路边送行百姓里的两位年事已高的老人。
示意大家不要送了,都回去吧。
百姓不语,只流水也似的跪在了道路两边,满心都不舍。
也不知道这位能干,公正严明的傅大人离开后,来接任的又是什么人了。
大家都好日子才过了没几年,是真舍不得啊。
只是朝廷任命,大家违逆不得,只得含泪恭送傅知易一家人离开。
傅知易上了马车,冲着大家拱拱手,放下了车帘。
马车没有停留。
看着百姓和甘宁城越来越远,直到再也看不到。
夫妻俩才相视一笑。
长途漫漫,回到京城又是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