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年来,南河省,西山省,灾害接连,尤其今年南涝北旱,饥民遍地,家园尽失,由于受灾地域甚广,再是朝廷极力补救,那也是杯水车薪。”
“依本殿看,可将后续赈济银两,用来开发这些地方,从灾区移民到此,不出几年,这边关不毛之地,定会变成塞上江南。”
永康说完,目光炙热望向董庆堂。
董庆堂不语,沉思良久。
突然,董庆堂抬起头来,欣赏道:“殿下可将此想法,写成折子,由老臣转奏圣上。”
“呵呵!”
永康面上一尬,讪笑道:“大都督你看,就本殿那字……”
还知道自己的字臭?
有点自知之明也好,免得你尾巴翘到天上。
“那好!”
董庆堂摆摆手,笑道:“老臣的字勉强能看,可为殿下代写,如此民生大计,岂敢在老臣手里蒙灰?”
待喝下一杯酒后,董庆堂捋着胡须笑道:“待老臣润色后,若殿下无异议,那老臣回去就面呈圣上,移民之事,就可上朝会当做一项国政来议了。”
“有劳大将军了。”
永康举起酒杯,又向董庆堂敬了一杯。
待酒饭后,又上功夫茶。
品茶期间,永康又在桌上铺开地图,指着内地一些标记的地方。
“当初本殿部署赈灾,户部拨运灾区的粮食、被褥、还有钱款,主要集中在受灾面较小的两处郡县设库。”
“水涝较为严重的南河省,物资主要集中在大车店郡。”
“旱灾严重的西山省,赈济物资主要集中在大榆树县。”
“可由朝廷各部,暂且成立一个移民督导部门,从灾情较为严重的村子,向无力重建家园的灾民,讲明移民的大好前景,移民所需钱款,均由朝廷承担。”
“如此一来,我大昌边城,不再是苦荒之地,各种物产也会丰富起来。”
“如此一来,可缓解灾区压力,又添边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