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九的人气,在那次斩杀粮商的时候,就已经在外城积攒了下来。
维持秩序的巡城司官兵们,不但被黑压压的百姓挤丢了鞋子不说,他们一些官兵,有着跟随小九一起上前线杀敌的冲动。
这个现象,胜过了以往所有的战前动员。
倘若战争需要大量的军队,这百姓们被激发起来的爱国热潮,就是这个国家兵源的最大保障。
就是自己当年带兵的时候,也远远做不到这一点。
战神霍青,也没有让全城百姓如此疯狂过!
但今日,小九他做到了。
全城百姓追赶着府兵队伍,送鸡蛋送熏肉,可军纪严明的府兵队伍,硬是没拿老百姓的任何东西。
这一点,他都自愧不如。
记得有一年行军路上,由于粮草不济,无奈之下,他对纵马去吃百姓庄稼的那些兵士们,采取了视而不见的态度。
德不孤,必有邻!
这德!
小九在整个京都的百姓心里,早已是积下了不少。
有这样的儿子,到了边关,何愁戍边将士们的士气不振?
就在中午的时候,五军都督府的征兵点上,被各处涌来的青壮年们,围得是水泄不通,这些热血沸腾的男儿们,高喊着要跟随九皇子去边关杀敌!
大昌皇帝忽然想起来,自己有一年兵丁减员严重,前朝兵部甚至采用了抓丁的方式,让百姓的子弟补充兵源。
与今天争相当兵的盛况相比,大昌皇帝都不由得老脸一红。
这孩子,自己都出征开拔了,无形之中又给朝廷解决了兵荒的这个难题。
作为人父,他多希望自己的这个老九儿子全须全尾地回来!
但他心里清楚,雁门关的形势,严峻得不是一般。
北凉可汗亲率的几十万大军,正虎视眈眈地寻找进犯大昌的机会。
活着回来?
那是痴人说梦,这个不用多想,带过兵的人都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