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刚刚丰盈的国库存银,还三亿尚且不足。
这工部、吏部、兵部上奏也就罢了,礼部也居然出来凑热闹。
大昌皇帝,面上一抽,目光盯在刚呈上来的折子上,闷声无语。
奇怪,居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指控九皇子永康未经刑部审理,就私斩朝廷二品官员一事。
要知道,大理寺丞周良云,那可不是一般小官。
是掌握着犯官生死的朝廷重臣,就这样被九皇子永康一刀剁了,而且昔日同僚,竟然就像不知道有这件事一样。
也没有人跟风数落那四家奸商的罪状,这一切,好像在他们的眼里,都不曾发生过这等案子。
他们不约而同,都把目光,投向户部刚入库的那些钱粮。
如果大昌皇帝要是按这些折子所奏,一通划拨下来,那么,这些收入还没有被捂热,就已经被瓜分得一文不剩。
没了粮,没了钱,还拿毛线开赴雁门关前线?
站在柱子一侧的永康,这时候才明白,这些人,是一伙的。
大昌皇帝何尝看不出其中猫腻?
他抬起头来,眼神凌厉地在上过奏折的朝臣们脸一一上扫过。
你们这些人,朕都记住了。
无人看到,大昌皇帝眼里已是寒芒闪动。
“再有没有哪位爱卿上奏?”
大昌皇帝抬眼扫视众臣,从左到右,又从右到左。
见无人再奏,大昌皇帝点点头,缓缓说道:“无论前去关外接管两处失地,还是各处边防的粮草补给,都需要大把的银子和满仓的粮米才成。”
“企图谋反的嫌犯永康,被朕限制出行,奉旨筹备粮草以图立功赎罪,而今,这功是立了,但这罪?”
大昌皇帝停了下来,眼里星芒四射,从众臣面上再一次扫过。
是啊!
这涉嫌谋逆造反的大罪,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