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林菱举起手机,王羲之便看到了那悬挂在墙上的、好像正是自己方才刚刚写就的《快雪时晴帖》,但为什么是好像呢……
因为后世展出的《快雪时晴帖》那么大、那么长一条,满满当当都是字与印章,王羲之眯着老眼找了半天,才在上面一个小小角落,找到了疑似自己写的那几句话。
王羲之:“……”他真的不确定这是不是他的作品。
【其实《快雪时晴帖》只有言简意赅的四行、二十八个字,但是!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快雪时晴帖》却有六米长!
上面密密麻麻、满满当当全是各类历代名人盖的印章和题跋,甚至还有人在上面配了一副画!真的王羲之写的,只有中间左上方那一小小块……其他都不是他的字。
但是别看这上面铺天盖地各处都是字,但除了元代赵孟頫等名人简短地在边角题跋了十五处之外,其他七十四处题跋,都是咱们乾小四一人干的!而这六米长的画卷上,一共有二百二十多处印章,历朝历代加起来也只印了几十个,其余一百七十二处也都是乾小四一个人盖的。
虽然说文人雅士遇见这种名家墨宝一般都会爱不释手好好品鉴一番,然后品完也都会“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在上面题跋几个字、盖上自己的章,这也算文人间的雅趣罢了,但为什么要在同一副作品上盖一百七十二个章??
真是绝了,他是把王羲之的书法当手账了吗?】
东晋,王羲之:“……”
他捧着刚刚写好的《快雪时晴帖》僵在了原地,竟不知到底是送出去好,还是不送出去好了。
虽说这只是他高兴之下、临时起意写下的一张贴,但实在没料到日后会被争相题跋印章成这副……苍蝇都难以下脚的模样。
王羲之的眼皮子不禁跳了起来,眼睛里好似滴入姜水的火辣之感,又猝不及防地重新卷土而来了。
不如……这帖子就暂时不送出去了吧。
望了望仙迹中面目全非的《快雪时晴帖》,王羲之揉了揉自己的眼,默默地将书贴又揣回了怀里。
清乾隆年间,在林菱说起《快雪时晴帖》的时候,乾隆也正好在养心殿西暖阁的三希堂……盖章。
他亲笔书写的三希堂匾额就挂在他的宝座后方,这个书房是他顶顶喜爱的地方——这里收藏了晋以后历代的一百三十多位名家的书画墨迹,共有真迹三百四十多件、拓本近五百种。
而其中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更是他三希堂里几百件宝贝中的三件镇房大宝贝。
这三份古书画排名不分先后,都是他的心头好。
仙迹忽而讲起《快雪时晴帖》,乾隆还捏着自己一千七百多方印章中较为常用的一个,听仙迹奇怪地说自个为何要在《快雪时晴帖》上盖那么多章,他还不屑之极:
“快雪时晴帖,朕看一遍爱一遍,时读时新,朕每日品鉴皆有所得,这不正是朕喜爱快雪时晴之意么?”
能得他的钟爱,又怎么能不算一种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