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窃私语声渐弱,周围是翻开纸张的动静。
徐柏樟掏出信件,先是一愣,笑着看向站在主席台旁边的于清溏。
偷懒。
校长给了大家十几分钟,亲情温暖的场面,不同孩子写着迥异的信,有欢笑也会有感动,有儿时的回忆,自然也有憧憬的未来。
等台下的声音变多,校长拿着话筒,走向台中央,像聊家常的口气,“信都看完了吧,哎呀,咱们家长们反应有很大的不同啊,不知道你们都有什么感想呢。”
“难得的机会,有没有家长想上来发言的?”
话音落下的一分钟里,前排的学生伸着脖子往后瞧,寻找着自己的家长,部分人摇头、部分人挥手,都在试图阻止家长的行动。
场面有点混乱,观众们左瞧瞧右看看,到头来,没有一个家长肯举手。
校长努力挽回场面,“看来,咱们家长同志还有点抹不开面,既然这样,咱们就找个代表,以身作则。”
校长视线往左边转,又看向台下,“有请学生会主席,于清溏的家长上来讲两句。”
看台窃窃私语,众人四处张望。
站在主席台边,捏着稿件的于清溏坐立难安,开始反思所做的一切。早知道不偷懒了。
另一位当事人却相当坦然,他折好信件,在掌声中缓缓起身。
报告厅暖气开得足,徐柏樟只穿了衬衫,他左手插在裤兜里,顺着通道往前,右手还捏着那封信。
众人的目光落在他身上、脸上、鼻梁上,讨论的声音愈演愈烈。
“这是那孩子的家长?”
“这么年轻的爸爸?”
“还挺帅的,个真高。”
“应该不是爸爸吧。”
“太年轻了,肯定是哥哥。”
“这兄弟俩一个赛一个帅。”
徐柏樟不疾不徐走到主席台,他扫了眼台下,只有半秒的接触,也足矣看到于清溏紧张到发红的脸。
徐柏樟调整话筒,云淡风轻,“各位家长、同学们好,今天很高兴,能以于清溏家长的身份站在这里。”
说着,徐柏樟当着所有人的面拆开了信,他先看了眼左上角寥寥的几个字:情书(此处省略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