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国公世孙在阁内喝的烂醉,言语透露出消息,陛下有意准许秦王出征,但要让世孙去做监军?”
楚锦旭收了纸条,立马唤人:“去给我二哥和六弟府上递消息。”
消息分别递出去没多久,定国公府也接到了信。
周丹墨晃了晃纸条:“都是混吃等死的纨绔,怎么监军由那小子去,分明该让我来啊。”
定国公睨了他一眼:“你想好了?去边境可是要吃苦的。”
周丹墨弯弯嘴角:“爷爷,我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兄弟,谁没吃过苦啊,我不过力所能及帮一帮他们,跟他们一比,做监军算什么吃苦。”
“我书读得稀松,就爱画美人,但也知道,山河万里河清海晏,分明也是一副丹青美人图。”
周丹墨很有自知之明,他的笔定不了江山,但若是时机刚好,能在国泰民安中落下笔墨,哪怕只有一笔,青史都不屑记,他也愿意去做。
周小公子眉眼弯弯,朝定国公撒娇:“爷爷,让我去呗?”
定国公哼笑一声。
国公的儿子已故,所以本该是世孙的周丹墨才成了世子,也是捧在手心养大的。
幸好,看似纨绔的皮囊下,还有潇潇君子骨,没辱没了他家门风。
“来人,给虞国公递拜帖,就说好久没与老哥哥喝酒,近来我家孙子不懂事,只知道扰我清净,”定国公说着斥责的话,故作语气,眼中却是笑着的,“惹得我心中烦闷,特来找老哥哥叙叙旧,散散心。”
国公府的侍从领命而去:“是。”
翌日早朝,承安帝颁旨,周丹墨果真替掉了虞国公世孙,成了监军,皇上也起用了楚昭,同意他领兵。
但皇帝同意的方式,却在所有人预料之外。
他允许秦王调集鸣沙关、月山关以及远望营的兵马,前去收复远望营驻地,给了一张圣旨,一方额外的金印。
但没有给本属于元帅的,可调动四方兵马的虎符。
此举一出,朝廷哗然。
就连不是皇子党的兵部尚书都下跪劝谏:“皇上!自古元帅领兵,断没有此等先例,只执金印不执虎符,若遇军情变动,无法及时调兵,延误军机,该如何是好啊!还请陛下三思!”
这就是承安帝想出来的主意,不赐四方虎符。
承安帝吃了秤砣铁了心:“尚书这话如何说起,我已许他两关一营的兵马,即便有新变故,应对也是绰绰有余。”
“皇上,”新任首辅张阁老也道,“蛮人为何突然大举来犯,原因尚且不明,整个北方都该严阵以待,只许两关一营,怕也捉襟见肘。”
“其他地方若动,自然有相应的将军应对,届时各处军报来了朝廷,再做定夺,秦王就一个人,也没三头六臂,他此番负责把远望营拿回来就成,朕不是让去追着别人死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