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岱却突然笑了一下,再没有说话,只是摆了摆手:“行了,你回去吧,日后照顾好我儿子。”
隆科多心中越发难受。
其实打从皇帝登基之后,堂兄的行为并没有历史上那样过分,但是他到底不是个好脾气的人,而且和胤禩一党实在是牵扯太深。
之前皇帝处置阿尔松阿,他甚至将皇帝的谕旨扔在地上,极力袒护阿尔松阿,最后还把阿尔松阿的死罪承认到自己身上。
他做这件事的时候,完全没有和自己商量,他便是想要救他都来不及。
可是他就是这么一个人,就是这么一个脾气,冲动,讲义气,对于皇帝也毫不畏惧,
可是皇帝也最讨厌他这样的人,康熙因为与他是表兄弟能容忍,可是雍正不是康熙,所以他最后只能落得这个下场。
**
半个多月之后,鄂伦岱病死,隆科多知道之后,亲自上门祭奠,他在堂兄的灵前泪流不止,倒是叫旁人有些惊讶,他们都以为,他们兄弟之间的关系不怎么好呢。
而皇帝见着鄂伦岱自己病死了,便也没有再去处置他的心思,毕竟鄂伦岱再怎么说也是先皇的表弟,人都死了,你还要怎么办。
最后还派人上门祭奠了一下,对于鄂伦岱的儿子,也给他赐了个三等侍卫的工作。
之前鄂伦岱触怒皇帝,爵位早就已经被削掉了。
隆科多见皇帝并没有迁怒于鄂伦岱的儿子,心中也松了口气。
不过至此之后,东府当家的,却已经不是鄂伦岱一脉了,而是换成了夸岱。
皇帝对夸岱倒是挺欣赏的,调他入了工部做事,隆科多看着,皇帝的意思应该是想让他替代工部尚书绰奇。
**
至此朝政开始安稳下来,皇帝除掉了年羹尧和胤禩两个让他感受到威胁的人,便开始大刀阔斧的展开了自己的政治改革。
而隆科多作为臣子,自然也投入了这项事业中。
在这个过程中,他推举了不少能臣干吏,自己也为了政策改革付出了许多。
为了怕最后这些工作都付诸东流,甚至在弘历到吏部听政的时候,他特意让弘历看到了许多官场和民间百姓真实的一面。
大臣们不会因为皇帝宽容就高唱赞歌拥护你,摊丁入亩也不是皇帝没事找事刻薄大臣。
弘历从一开始的青涩不解,很快就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他太过聪明,有时候甚至反应比隆科多还快,对于这些工作也很快就熟悉了。
隆科多不知道自己这么做到底有没有用,可是到目前为止,他能做的也就是这些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隆科多身边熟悉的人也一个个都走了。
怡亲王比历史上多活了五年,皇帝比历史上多活了三年。
到乾隆帝登基的那一年,隆科多也终于走到了人生的终点,他躺在榻上,周围都是孝子贤孙们的哭声。
隆科多的心情却很平静,他望着屋顶,回想着自己这一生,好像也蛮平淡的,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他也只能说,他就是个普通人,也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这样他也就心满意足了,隆科多缓缓闭上了眼睛。,
“胤禩之妻实在暴戾不仁,圣祖皇帝都曾斥责过她的罪过,如今胤禩被革除宗籍,她在府上更是闹得厉害,如此恶乱之人,朕想将她逐回她母家。”
隆科多微微皱了皱眉,郭络罗氏的母家郭络罗氏早已经没落,抚养她长大的是安亲王府,但是现在安亲王府也身陷胤禩一党的案子中。
虽然如今的安亲王,隆科多的那位便宜大外甥华玘没有掺和夺嫡之乱中,但是他那几个叔叔都是死忠的胤禩一党,甚至还跟着胤禩一起被革除了宗籍。
安亲王府现在也是风雨飘摇,而且华玘的身体还不好,当年守完孝,差点就跟着去了,幸好之前佟家安排了人给他保养身体,这才留得一命。
皇帝现在对安亲王府的感官十分不好,隆科多猜测华玘也不敢有什么动静,他敢不敢把郭络罗氏接过去都是一个问题呢。
而郭络罗氏要是没有安亲王府护着,以皇帝此时对她的厌恶,日后哪怕皇帝不赐死她,她在家里的日子也不好过。
想到这些,隆科多立刻道:“皇上,郭络罗氏一届妇人,何必因她脏了皇上的手,不如皇上找几个宫里的嬷嬷教导她规矩,或者让庶人胤禩自己管好她,以免为了一届妇人,辱没了皇上圣明。”
明白点的意思就是,你一个皇帝,你和一个女人计较什么啊,不嫌丢人吗?
马齐听到这话,也跟着一起附和。
不过他倒不是可怜郭络罗氏,而是真的觉得要是皇帝出手处置郭络罗氏,会污了皇帝的名声。
两人百般劝谏,再加上怡亲王也开口劝了几句,皇帝这才松了口。
“行了行了,既如此,那就让庶人胤禩自己教导吧。”
皇帝心中有些烦躁,却也不好多说什么,毕竟他火气过去之后,也知道他们都是为自己考虑。
胤禩之事就这么处理好了,而胤禩在听了皇帝的口谕之后,心中满是悲凉。
原来四哥还想给他改名?
他一时间仿佛老了好几岁。
郭络罗氏一边哭一边低声咒骂:“都是亲兄弟,怎么就这么狠。”
胤禩却一把拉住了妻子的手,咬牙道:“我们已经到了这个地步,福晋就算不是为了我考虑,也该为了弘旺考虑考虑啊!”
郭络罗氏一脸诧异的看向胤禩,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反应。
而胤禩看着她,语气坚定:“福晋,你日后不要再如此口无遮拦了,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难道福晋真的想让我们一家子都死无葬身之地吗?”
郭络罗氏嗫嚅了几句,最后只能流着泪点头:“我都听您的。”
如今的郭络罗氏没和历史上一样被赶回娘家,因此失了最后的指望,这才破罐子破摔开始毫无顾忌的破口大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