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其他类型>[综穿]国舅爷只想当咸鱼> 35.恩遇 晋江首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35.恩遇 晋江首发(2 / 12)

和皇帝争夺过储位的政敌,皇帝能让他有个善终已经是看在一母同胞的份上了。

处置完了叛逆的弟弟,自然也要提拔一些听话的弟弟做牌坊。

雍正在这方面还是很舍得的。

就在同一个月皇帝命怡亲王胤祥总理户部,并且册封胤祥的长子弘昌为贝子,之后又晋封先皇七子淳郡王胤祐为淳亲王,还让他与诚亲王一起给先皇的景陵写碑文。

之后又经怡亲王推荐,册封先皇十七子胤礼为果郡王,让他入了理藩院。

要知道,此时的廉亲王虽然也负责办理工部事务,但是他理藩院尚书的职务还实打实的扣在头上。

一个小小理藩院,竟然进了两个王爷,不说小庙装大佛,只怕是雍正如今,就连理藩院的差事,都不信任让廉亲王来办了。

至于工部那边,廉亲王管的都是一些宗庙修建打理的琐事儿,一点核心朝政都不沾边,现在可以说约等于闲人了。

倒是这个在康熙一朝并不显露的果郡王,此时却是后来居上,靠着怡亲王的赏识,一路扶摇直上。

不说这些复杂的政治斗争,如今还有件大事儿需要隆科多操心。

今年的恩科,皇帝的意思是,要加一门翻译科。

所谓翻译科,分为满洲翻译和蒙古翻译,满洲翻译就是将满文翻译成汉文,并且用满文写一篇文章,蒙古翻译就是把蒙古文翻译成满文。

这是独属于八旗子弟的进身之阶,之前只能考生员,但是皇帝现在的意思就是在乡试和会试上都加设这一科。

这算是皇帝对八旗子弟的仁政,但是隆科多却从这件事里,看到了一线生机。

因此即便科举之事是礼部管辖,与吏部关系不大,他也上书。

既然要加开翻译科,不如也借此加开一些别的科目,如今朝廷用人,为官做宰的除了满洲勋贵便是汉人士大夫,但是这些人大部分都是不知生计,不知民间疾苦的,让这些人统管一县一府,差一点的,可能连本县本府的帐都算不明白。

因此他请皇帝也加开明算科,这不仅是为天下的士子提供了新的进身之阶,可以收拢天下士子之心,同时也有利于国家的发展。

除了这个,隆科多还请皇帝在八旗官学中加开科学这门课程,这个的借口就更方面了,圣祖仁皇帝对于自然科学便十分推崇,如今满人更应该继承圣祖仁皇帝的衣钵,大力发展和弘扬这门学科。

他知道满清皇帝吝于将自然科学推广给汉人,生怕汉人学会了之后,颠覆满清江山。

那他就从满人做起,事情的发展都是从上而下拓展开来的,只要开了这个头,他相信,拓展到汉人只是时间问题。

不过就是这个开头,却是最难的。

皇帝接了隆科多的奏折之后,对于第一个开明算科还是很支持的,很快就答应了。

毕竟这也不是什么开天辟地的行为,在前朝就曾有过明算科,只是五代之后,明算科就开始废置不定。

现在重新捡起来那还是很简单的,而且隆科多有一句话是说到了皇帝心里,收拢天下士人之心。

这是每个皇帝都无法拒绝的诱惑,毕竟收拢了士人之心,便也代表着自己的身后名得到保障,更何况这个明算一科,也和皇帝心中的改革方案相契合。

要是官吏都通明算,那算起帐来不就更容易了吗?

明算科和翻译科的开设,很快就吩咐了下去,礼部见了也没多惊讶,皇帝开设科目这种事儿还是很常见的,但是这几百年以来,走到最后的还是他们进士科,这些其他科目,都对进士科毫无威胁,甚至即便考中了其他科目,在官场上也会受人歧视。

但是另一个建议,皇帝就有些迟疑了,收到之后,也只是留中不发。

隆科多也早就预料到了皇帝的这个行为,因此并不惊讶。

在皇帝传召他入宫的时候,也是心态平稳,心里只想着该怎么样才能说服皇帝。

等隆科多到了养心殿时,皇帝正在更衣,他坐在外头等了一会儿,皇帝这才叫他进去回话。

他进去的时候,一眼就看到坐在书桌后面的皇帝,他今日穿着一身明黄色便服,看他的眼神也有些深邃。

隆科多提起了心思,急忙上前给皇帝行礼:“臣隆科多,给皇上请安。”

之前满洲大臣大多都称奴才,但是雍正皇帝上位之后,觉得奴才此语不大庄重,便下令让大臣们都称臣,这道命令倒是说到了隆科多心里,要是可以的话,谁愿意给人当奴才呢?

皇帝沉默了片刻,这才开口:“舅舅不必多礼,起身赐座。”

隆科多又谢过皇帝,这才起身坐下。

但是也不敢坐实了,只虚虚搭了半截,眼观鼻鼻观心,只等着皇帝发问。

“朕听说,你家中族学,竟是开了数学地理天文学和格物学的科目?”

隆科多立刻应是:“承蒙先皇恩德,曾经赐给臣一些西洋科学的书目,臣愚钝,不能理解其中至理,便想着或许家中子弟能学懂一二的,便在家中族学开了这几门课程,又请了几个西洋来的传教士上门教学。”

雍正听了这话浅浅一笑:“舅舅果真是大行皇帝的忠臣啊。”

隆科多心里咯噔一下,心说你这是什么意思?我是谁的忠臣你心里没数吗?

吐槽归吐槽,隆科多面上还是做出战战兢兢的模样:“先皇有大恩于佟氏,臣自然不敢有片刻忘怀,但是臣也愿能培养出更多有才能的人,为皇上效力。”

我这不仅是感激先皇恩德,更重要的是,我这也是为了您着想啊。

皇帝听了这话,面色果然缓和了几分,笑着走上前来,拍了拍隆科多的肩膀:“舅舅的心意朕当然懂。”

说完他转过身去,回到桌案前,轻轻抚了抚桌案上折子,思索道:“这些外夷的学问虽然新鲜,但是到底只是小道,不通至理,即便是学了,又能有多大的用处呢?”

说白了,雍正皇帝是个坚定的实用主义者,对于这些乱七八糟的西洋学说,虽然他也为了讨好康熙皇帝曾学过,但是到底他没有康熙皇帝那份学者之心,就算是学了也没把这些东西放在心上。

说到底,这不当吃不当喝的,能有什么用?

不过隆科多却不敢任由皇帝之心如此偏颇下去,立刻道:“臣曾听那些传教士说,他们传入大清的这些学说,其实只是西洋科学的皮毛,还有更深刻的学问并没有传过来。”

一说这话,雍正皇帝面上立刻露出厌恶之色。

虽然康熙一朝一些西洋传教士深受皇帝看重,但是在康熙朝晚年,这些西洋传教士却引发了中国的礼仪之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