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派则认为“回河”乃逆天之举,有违常理,劳民伤财,有伤国本。
搅浑水派另辟蹊径,认为应该多分几条河道,将黄河水分成几束细流,减少水患。
乔时为暗想,如若非要选一个,他选反对派。
他知道,黄河水患接连不断,是历史所致,错不全在当今朝廷。
汉时,王景治河,修造堤坝,引黄河水由山东入海,此河道运行了千年而不败。可到了唐时,关中一带高度发展,长安之繁华促使人口剧增,以致大片森林被消耗,大量泥沙掺入黄河当中,冲流到下游。
黄河下游平缓,水流慢而泥沙淤积,河床不断抬高,一旦水量稍涨,便会决堤流向低洼处,从而发生改道。
再者,五代时,群雄割据,打仗时常常使用“水淹法”,本就岌岌可危的河道被挖出成百上千个溃口。
所以,不管是前世北宋,还是现在的大梁,到了这个阶段,“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是不可避免的历史之祸。
……
耳边喧喧如蝉鸣,眼前杂杂相推搡,乔时为回过神来。
他走神这一会儿,殿上争吵进入了白热化。
六部部首按甲不动,诸位职官吵作一团。
“莫侍郎,我看该封住的不是北口,而是你这破口,你哪来的馊主意?莫不是家里养的那个小白脸客卿教你的?你为人都守不住下三路,为官你能守得住水路?”
“刘大人,你以为自己就干净吗?上个月平白无故多出个儿子,莫非是想借治河,给你那私生子谋差事?”
其中,又属御史台黄齐被骂得最狠。
“黄齐,你就是个奸臣!你口口声声说要替官家排忧解难,可回回都是搅浑水、揽差事、立大功、求升迁,开封府解试是如此,黄河治水又想如此吗?黄河改道已十数年,从没有人提过要‘回河’,怎到了你这,就成了不回河就灭国?本官看你是用惯了挑拨离间,家国大事也想挑拨离间。”
“对,家国大事不是用来给你黄齐加官晋爵的。”
此黄齐,正是乔时为解试时的主考官。
黄齐应道:“本官谏言‘回河’,是为了大梁社稷着想,从未说过要包揽治河大事,何至于尔等污蔑至此?本官清清白白做事,唤我奸臣者,乃是真奸臣。”
又言:“官家问策,如何抵御大辽铁骑,尔等缄默不言。如今御史台提出回河东流,借黄河之水抵御外敌,尔等又七嘴八舌,依我看,是你们想把朝廷吵得不得安定。”
这种指着鼻子骂的廷辩,看得乔时为目瞪口呆。
无怪官家让人提前搬空大殿。
照这样下去,这些红袍们动手打架是迟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