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相较前一句,后一句重在“盛世”,更为含蓄一些。
“朕之子民,对朕寄予厚望呀。”
今夜之明月清风,更柔和了几分,朦胧了高墙黄瓦的棱棱角角。
又言:“篇末能有如此真挚诚挚之言,其正文必定更甚。”
“官家,夜深了。”
“月色正佳,朕再坐会儿。”
“官家,明日还有大朝。”
“无妨,朕必定能……醒来罢。”
……
三百五十八卷,初考官、覆考官鏖战一夜,白日继续熬神,几经争辩,数请翰林院,终于初评五等。
与明代赐第不同的是,大梁殿试五个等次人数并无定额。
譬如今年初评第一甲十二人,第二甲二十八人。
第一甲、第二甲赐进士及第,第三甲赐进士出身,第四甲、第五甲赐同进士出身。
……
殿试后的第二日,集英殿将一甲二甲四十卷依序送至六部,由六部主官填写一二甲名次,供皇帝参考。
这一过程需要花上三五日。
卷子虽是封弥的,然区区四十人,哪份卷子是谁人的,诸位详定官心里皆有数。
卷子最先送至吏部。
吏部尚书出自三槐堂,是王相一手提拔起来的。
送卷的官吏才走,王相便从后门进来了。
“六叔且坐下读卷,侄儿为您斟茶。”
王相最先翻出乔时为的卷子,才读几句,便凝眉沉思,愈读神色愈重。
读到一半,长叹一声,将卷子合上,没再继续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