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看起来中规中矩,但又不可或缺。
此时的论,不强求对仗排比,也不禁止比拟隐喻,章法结构还未固化,算是最能“放飞自我”的题目了。
题目发放下来,乔时为翻开一看,上头写着:
“奉,试《三杰佐汉孰优论》,限六百字以上。”
正所谓“以史为镜正兴替,以人为镜明得失”,今年考了最常见的历史人物事迹论。
何为三杰?成就汉高祖刘邦之霸业的萧何、张良和韩信也。
题目问,汉初三杰中,最优者为何人?
“出这样的题目,这不是马过泥坑出题难吗?好一滩浑水。”乔时为暗诽,此题必是裴明彦所出,用于考察举子们的为官态度,看似自由论述,实则是选择题,选错就落榜。
既要掌握天下形势,了解朝廷态度,又要揣摩考官心思,在这道题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汉初三杰各有千秋,代表着不同的为官之道。
萧何,秦末刀笔吏,最早追随刘邦,管治有功而官至权相,善于揣摩帝心而得善终,可以视之为“近臣”代表。
张良,贵族谋士,体弱多病,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以三寸之舌而得“封万户,位列侯”,功成以后,自谦已是“布衣之极”,愿跟随赤松子云游河山,化身逍遥一道士。
韩信,布衣出身,入仕无门,赤贫无以葬母,但善用兵法,成为刘邦手下的大将军。最后因“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被刘邦所忌惮,不得善终。
所以,这一题实际上问的是,哪一种才是大梁当下急需的臣子。
乔时为在纸上写下三杰之大名,思忖之后,最先划去了“萧何”。
其一,如果把大梁比作人,那么大梁正值壮年,并不缺处理政务的能臣。
当今的官家,本身就是一位很会使手腕的主。
其二,汉高祖有一论说,他说捕猎时,追杀兽兔者为功狗,发踪指示者为功人,论功行赏时,功人大于功狗。
刘邦没说谁是功狗,但他说了萧何是功人。
乔时为觉得,单凭裴明彦敢在朝上公然与官家叫板,他理应不会认可“功人功狗”论。
正巧,乔时为也不认可,所以最先划掉“萧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