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62 章(2 / 6)

譬如说,乔时为的本经是《周易》,《易》的其中一道题为“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要解此句的本义,要关联上文“正其本,万事理”。

题中的毫厘是针对君主来说的,差了一丝一毫都是君心不正,所以这一题要答的是“欲治天下,先正其心”。

再譬如,《论语》出题“里仁为美”,本义是君子要选择风气好的地方居住,如此才是明智的。

此题释义明确,但凡是好好读书的举子,自当不会理解错。

乔时为打算从“君子读书养良习,明者所居择仁地”来写。

从这两题来看,大义题的难度几乎与解试持平,没有用断章、截句、关题、合章等出题手段为难举子们。

这很大程度上说明,裴明彦不打算通过经义题来选士,能达到解试水准,不出差池,就够了。

分水岭会压在难题上。

猜是如此猜,答卷还需用心,乔时为稳慎应答。

毕竟他的卷子要过了点验试卷官、参详官、权同知贡举这三关,才能推荐到裴明彦桌上。

谁能料得到这三关都会遇到什么样的人呢?

省试的第二日,不似第一日应答诗赋那般艰涩,一切平平稳稳,给了乔时为喘口气的机会。

……

经过两日的较量,乔时为所在的这一廊,已经空了七八人。

第三日一整天都暗沉沉的,仿佛预兆着今日的题目会很难。

第三场,试论一篇。

论,述经叙理也。

可议政,议战,议刑,可释经文,也可辨国法,为散文之大宗。

不管是进士科,还是制科,“论”都是必考的科目,其重要程度可见一斑。再者,朝廷关于“诗赋取士”还是“经义取士”的争论喋喋不休,但从未有人说过要废除“论”。

相比诗赋、经义,论重在考核见识、能力,要更实用一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