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61 章(3 / 4)

隔得远远的,乔时为依稀看到衡监堂上,有绯袍大员领诸位职官拜谒圣人。

想来这便是那位裴明彦了。

……

诸事毕,朝霞起,省试第一场开始。

今年的省试把诗赋放在了第一场,意味着权知贡举更看重考生的诗赋。

此举很符合裴明彦的出身——相较于四平八稳的大义,世族们显然在华丽的诗词歌赋上更有建树、更占优势。

只见试题纸上印有:

奉,试《止戈为武赋》,以“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为韵,依次用,限三百六十字以上成,出自《左传》。

试《司空掌舆地之图赋》,以“平土之职图掌舆地”为韵,依次用,限三百六十字以上成,出自《周礼》。

试《庆春雪诗》,以“章”字为韵,限五言六韵成。

两赋一诗,难度不小。

乔时为没有急于构思,因为这几道题的信息量甚大。

不得不承认,世族出身的裴明彦,所出的题目更具大局观,也更具现实意义,不会为了奉承皇帝而出题。

寒门出身者,譬如黄齐,他在开封府解试上出题《孝宣励精为治赋》《尧舜性仁赋》,实质上都属于“歌颂类”试题——先歌颂尧、舜、孝宣帝是如何执政强国的,再引申到当朝官家身上,谈一些仁义礼智信的良策。

当然,有时也会出“君子秉性类”的试题,譬如三哥那年的省试考了《良玉不琢赋》。

相比之下,裴明彦发出的拷问是:

其一,“止戈为武”真的是要止战求和吗?什么才是真正的武德?

其二,周代、汉代司空(掌管地图之官)这个职务如何?进而引申到舆图上。

皆有很浓的军事味。

这样的题目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显然更能遴选出有识之士、良将之才,另一方面,对于祖上无积累、见识见闻不足的寒门子而言,遇到这样的题目,恐怕落笔艰涩。

裴明彦有才干、胆子大,这是无疑的。他有意设门槛为难寒门举子,这也是明明白白的。

想清楚这些,乔时为这才铺开稿纸,开始构思答题。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