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51 章(2 / 4)

“有人担心其是否通旧义、新义,本官以为,他若是不通,岂能写出这样的立意?他本可以按部就班,以新义为解做文章,求稳求存,却为何要多费心思,多写那几句几笔?”

“方才议论时,诸位你不服我,我不服你,各执己见,可见学问是千人千面,没有定论的。朝中尚且如此,你我亦是如此,却要一学子遵循旧法。有些话,你不说,我不说,但总会有人敢说……本官念及此,倍感羞惭。”

话说到这里,诸位学士都明白黄御史的意思。

《九经正义》年年新编,学子受苦已久矣。

如此看来,这名考生并非标新立异,他只是不想周旋于不停变化的新旧释义之间而已。

主考官最后言道:“奉天子之命遴选人才,归根结底为的是朝廷用人。本官以为,答卷与判卷有三大境界,一是‘书中的对与错’,二是‘为何对、为何错’,三是‘何为对、何为错’……此卷已达第三层境界,你我还需为其名次争论不休哉?”

直史馆的两名副考官起身,作揖道:“下官附议。”

再是诸位判卷官:“下官附议。”

……

……

解,解送也。

解额,便是拿到解送入京的名额。

故有“解试”、“解元”之说。

开封府学子身在皇城,不必受解送之劳顿,开封府回回发解最迟、放榜最迟。

桂花盛开,桂香正浓时,开封府放榜,是以称为“桂榜”。

到了放榜这一日,兄弟仨天蒙蒙亮便乘车出门,早早来到贡院外。

本以为来得已经够早,谁知才到长街外,便已走不动了,三人只好花大价钱,在茶楼找了个歇脚的地方。

乔见川靠在窗边,看着贡院外大街人头攒动,喃喃道:“若是橘子识字就好了……”他比弟弟更急着看结果。

“怪不得橘子近来愈发不待见四哥了。”乔时为揶揄道。

乔见川靠着弟弟坐下来,问道:“五弟,紧不紧张?”

“甚是平静。”手里的茶水一直在泛涟漪。

相比于名次,乔时为更想知道考官们究竟会如何判他的卷子。

正想着,贡院张榜棚下传来锣响,张榜官在南衙衙役的护卫下,提着长长一卷榜单,不急不躁地贴到墙上。

这一刻,榜下稠众。

乔见山轻拍弟弟的肩膀,温言道:“稳心定心,不差这一时半刻。”这个时候下楼,他们也挤不过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