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副厂长瞅准时机,快步迈向周宫,满脸堆笑地说道:“周师傅,您此次为厂内立下赫赫战功,我决定举办一场庆功宴,您今晚务必赏光参加。”
周宫也没多想,当时便答应了下来。他没有注意到陈副厂长的脸色已经变得难看了起来。
共计二十六台集装箱,恰好能够满足两辆列车的转运需求。
此时,整备车间亦已成功改造出两辆可用于运载集装箱的列车。
万事皆已就绪,如今只差路试这一关键环节。
回到机务段后,李爱国携带齐全所有资料,骑着自行车载着周齐工不紧不慢地来到铁道研究所。
在主任办公室内。
刘国璋安排董工带领技术员们仔细审核集装箱与集装箱列车的技术资料,自己则亲自为李爱国和周齐工沏茶端来。
李爱国接过茶水,笑着问道:“老师,路试什么时间开始?”
“暂时定在三天后,路线已经选定了,路线定为从京城发车,抵达津城港装船,再通过海运,抵达惠州港口,再通过铁道转运到京城。”
集装箱的最大作用是在海运方面,现在既进行了海运又进行了铁道运输,刘国璋的选择合情合理。
不过李爱国还是有点忧虑,那就是港口方面会不会配合。
“这个应该没问题,毕竟都是运输部门,应该互相配合。”
刘国璋站起身摇动电话,联系了交通部门的同志,把铁道研究所想要借用港口和货船进行路试的想法讲了一遍。
出乎意料的是,对面并没有一口答应下来,反而表示得跟有关领导商量。
虽然对方没有拒绝,但是生硬的语气,还是引起了刘国璋的注意。
挂掉电话后,刘国璋皱起了眉头,小声嘀咕:“这帮人不会因为咱们抢了他们的项目生气了吧?”
李爱国和周齐工互相对视了一眼,两人都没有发言。
这种事情涉及到两个部门的合作,还涉及到更高层次,不是他们能够插言的。
刘国璋知道路试关系重大,不能够马虎。
他又摇了好几通电话,甚至还以铁道研究所的名义,跟交通部门递交了协助函。
但是,交通部门的回复只有一个:“集装箱是新玩意,运输集装箱关系到方方面面,我们正在研究,请你们不要着急。”
这回复合情合理,刘国璋虽然觉得对方有敷衍的意思,也没有办法,只能等着。
“爱国,周工,我铁道研究所会继续跟交通部门沟通。你们先回去,不要着急。”
领导发话了,李爱国和周齐工也只能返回了前门机务段工作室。
周齐工利用自己来自津城港的优势,联系了津城港的老朋友,津城港表示他们压根就没有接到部里面的通知。
郑教授和陈教授得知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都对交通部门通过路试不报什么希望。
“爱国啊,这事儿估计搞不成,咱们还不如只利用你们铁道,进行铁道路试。”
“是啊,我对有些领导实在是太了解了,他们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功劳被铁道上抢走。”
李爱国对于集装箱是否能通过路试并不担心。
他在意的是集装箱的推广。
集装箱如果仅仅在铁道上进行测试,将来肯定无法在海运方面推广。
“咱们再等等吧,说不定铁道研究所那边能做通交通部门的工作。”
“咱们趁着这段时间,把集装箱的调度工作布置好了,一旦集装箱通过路试,就能在小范围内使用。”
听了李爱国的意见,周齐工,郑教授和陈教授都只能按捺下焦灼的心情,把精力投入到了后续的工作中。
一天,两天,三天.一眨眼,一个星期过去了,铁道研究所那边还没有传来消息。
就在李爱国忍不住前往铁道研究所询问的时候,刘国璋亲自给李爱国打了电话,让他把路试的资料准备齐全,带到铁道研究所。
“老师,交通部门同意了?”进到办公室里,李爱国迫不及待问道。
“那倒是没有,不过这也不耽误咱们进行路试。”刘国璋站起身道:“路试包括海试和铁道运输实验,这条原则不变。
不过把津城港换成了材料供应局下属的津城二号港口。把惠州港口,换成了汉口基地材料厂一号码头。”
“材料供应局的港口?”李爱国瞪大眼。
刘国璋嘿嘿一笑:“没想到吧,咱们铁道上也有港口,还有大货轮。”
身为铁道人,可以不知道自己媳妇儿在哪里,但是绝对知道铁道材料供应局。
四九年,铁道部成立的同时,就成立铁道材料供应局,主管全国铁路材料的供应。
材料供应局负责筹备铁道物资,在全国建有魔都、津城、新河、沈阳、汉口、哈市六个基地材料厂和哈市木材厂。
在北面战争时,材料供应局还作为物资保障大军,随铁道兵前往战场,及时供应战时所需物资。
这六个基地材料厂是铁路全国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随铁路事业不断发展壮大,是铁物五大区域性公司的前身。
没错,就是后世鼎鼎大名的铁物。
刘国璋在耐着性子等了交通部门好几天后,确定了那些人采取了拖延战略,于是便把集装箱的计划汇报了铁道部里面。
铁道部经过研究后,确定集装箱具备一定的可行性,于是通知了津城基地材料厂和汉口基地材料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