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司机研制出来的集装箱是标准集装箱,有统一的尺寸,统一的装卸标准,统一的运输标准。
经过我的计算,如果使用标准集装箱的话,运输时间可以节省百分之八十,运输成本降低百分之六十。”
周齐工为了说服部里面的领导,还请来了大连海运学院的陈教授和刘教授两位老专家助阵。
他们拿出了准备好的各项统计数据,给部里面的领导做了展示。
看到数据,有部分领导动摇了。
提议可以先制造一批集装箱,进行几次运输实验,最终再决定是否大规模采用集装箱运输货物。
这时候,又有领导提出了反对意见:“据我们所知,目前国外的集中箱主要集中在小美家和西欧那些国家。
老大哥家并没有采用集装箱运输。
如果我们采用集装箱运输的话,是不是有***的嫌疑?”
虽然这位领导用了疑问句,但是他的语气却有种毋庸置疑的味道。
这个意见一提出来,原本还打算支持做运输实验的那些领导们纷纷放下了手。
无论是谁都清楚,这种质疑的严重性。
周齐工也吓了一跳,连忙站出来澄清:“咱们的集装箱技术全都是李司机研制出来的。
跟国外的技术没有任何关系。”
会议室内依然是一片寂静,那些领导们都低着头不接话。
周齐工犹豫了片刻,挺起胸膛说道:“我认为技术没有错误!只要是好技术,咱们就该使用!”
此话一出,参会者的脸色骤然变了。
“周齐工同志,你这是犯错误!”那些反对者立刻站起身。
周齐工还要坚持,一直欣赏他领导站起身打了圆场:“周工一直是搞技术的,在一些事情上可能认识不清楚。
这样吧,回去后,写一份检查交到部里面。”
几个大连海运学院出身的技术领导也纷纷站起身替周齐工解释。
这件事才算是揭了过去。
只是这个时候已经不会有人支持推广集装箱技术了。
大领导站起身,目光环视一圈,拍了拍桌子:“集装箱技术.暂时搁置吧!”
就这么着,周齐工花费了五天时间,却碰了一鼻子灰。
李家的屋内。
周齐工讲了这几天的遭遇后,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李司机啊,你知道吗,我这五天,真可谓是处处碰壁,一头撞上的,全是冷冰冰、硬邦邦的‘南墙’呐!”
周齐工放下酒杯,双手猛地攥紧,指关节因用力而泛白,脸上满是愤懑与不甘。
“我就想不通了,凭什么老毛子没捣鼓出来的技术,咱们就得畏缩不前?!”
说到此处,他“啪”地一拍桌子。
桌上的杯盏都跟着颤了颤,昏黄灯光随着这动静晃悠几下。
光影在他脸上摇曳,愈发衬出那憔悴与失落交织的面容。
李爱国端起酒杯,小酌一口,缓声道:“老周啊,没有交通部,咱们还有铁道部啊。”
此话一出,周齐工心中一喜,但是他很快就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可是,铁道部里的领导,能同意吗?”
“不试试怎么知道呢?”李爱国倒了一杯酒递给周齐工:“周齐工同志,你愿意跟我并肩作战吗?”
“李司机,只要你能用得到我,我愿尽微薄之力。”
周齐工没有任何犹豫,端起酒杯,跟李爱国碰了一杯,饮而尽。
辛辣的白酒进到肚子里,李爱国眯起了眼睛。
其实他对于说服铁道上的领导倒是有几分信心。
跟交通部的领导不同,铁道部门的同志大部分是铁道兵出身,他们大部分都上过战场。
上过战场的同志都清楚,在炮火纷飞战场上,无论是敌方的武器,还是自己的武器,只要能消灭敌人,那就是好武器。
最关键的是这武器其实是咱自己设计制造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