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红色旗帜往左边挥动,刘清泉即刻报告:“报告正司机,转向!”
李爱国再度沉稳操作,推动电门。
安装在侧方的电动葫芦迅速响应,吊臂缓缓转动,朝着位于隔壁轨道的列车精准移去。
港务局总指挥带着领导们也来到了码头上。
看着那根手臂,总指挥狠狠的攥了攥拳头:“火车司机,你一定要成功啊!”
陈大炮站在船舱上,看着那根手臂,高高的举起手:“司机同志,要成功啊!”
陈为民在桅杆上,迎着狂风,死死拽住栏杆,目光炽热盯着那移动的手臂:“李司机,全看你的了!”
在这一双双满含期许的目光注视下。
那昏黄灯光映照下的钢铁铸成的手臂,宛如一张被赋予使命的大手。
在狂风呼啸声中坚定伸展,精准抓取那象征生机与希望的粮食。
此时,黄婧所在的 2号列车上,五位组员早已摩拳擦掌、等待就绪。
等吊臂移过来,粮食袋子在李爱国的操纵下缓缓下落。
他们只要借助钢丝绳的力量,将粮食袋子摆在车皮里就可以了。
粮食袋子落下,组员们解开钢丝绳,再次发出信号。
李爱国操纵起重臂,缓缓收起钢丝绳。
轰!
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成功了!李司机做到了!”
“这也太神奇了吧,竟然能把粮食从船上直接装到火车上。”
“啧啧,这玩意比真正的起重机还要好用啊!”
津城铁道分局的刘局长从兜里摸出一根烟,递给李爱国:“李司机,你这次算是给咱们铁道部门涨脸了。”
李爱国接过烟,顺手拿出打火机,“啪”地一声点燃,深吸一口。
辛辣呛人的烟雾瞬间充盈肺腑,驱散些许疲惫。
他抖擞精神,心中清楚,刚才不过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要想将一万吨粮食稳稳当当地全部吊装下来,绝非易事。
不过李爱国所设计的火车轨道起重机虽然看似简陋。
却是花了高达一百积分从系统内买来的,稳定性和起重量都远超同级别的起重机。
所以一个下午并没有出现任何意外。
临近傍晚,天一点点暗了下来。
运粮小组的领导们经过商量,征求了李爱国和卸粮小组组员们的意见,决定连夜吊装。
码头上吊起了一盏盏高功率卤钨灯,将整个码头映照得犹如白昼。
“同志们忙了一个下午,这会都饿得前心贴后背了,通知大锅灶马上做饭。”
总指挥抬起手腕看看时间,突然意识到自己的疏忽。
“对对对,人是铁饭是钢。我马上让大锅灶做饭。”
后勤处的同志答应一声,便要去传达命令。
总指挥拉住了他的胳膊:“老马,我记得咱们仓库里还有几百斤肉吧?”
“啊那是留着准备庆功宴的。”后勤处的同志有些为难。
“要是吊装不成功,哪里来的庆功宴,你让食堂把那些肉拿出来,给同志们改善生活!”
总指挥道:“别舍不得肉,做一顿猪肉炖粉条。”
“是!”
于是,晚上七点钟,依然专心吊装的李爱国便享受到了喷香的猪肉炖粉条和大白馒头。
来送晚饭的是第二组换班的队员。
他身穿港务局的藏蓝制服,年纪大概四十多岁,鼻梁上架着黑框眼镜。
面上带着读书人独有的斯文,炯炯有神的目光却有些许威严。
最让李爱国惊讶的是,他的脸上竟然有一道刀疤,从眼角处蔓延至下巴。
那道疤宛如一条狰狞的蜈蚣,盘踞在他的面庞,在灯光的映照下愈发显得触目惊心。
这位操纵员上手的速度很快,操纵水平虽然不如李爱国,但是也差不了多少。
李爱国也对操纵员产生了兴趣。
“周齐工同志,动手操作能力也挺强的哈?”
此时外面狂风大作,司机楼内的反倒拥有最优秀的用餐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