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国这才想起来。
在上车检查煤水车的时候,确实看到角落里放了个大包裹。
包乘组借行车之便给亲戚捎带东西,是常有的事情,李爱国一口答应下来。
“等到了煤场,我跟董工负责装载煤炭,你尽管去会大舅哥。”
“谢您嘞,李司机。”刘清泉乐不可支。
随后的行程中,李爱国总算明白自己为何要在七里桥停车等待三四个小时了。
仅仅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对面就有十多辆装载满煤炭的列车呼啸而过,雪亮的灯光在夜晚的漆黑中格外显眼。
这条铁路还真是够忙的。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射火车头的前挡风玻璃上。
天空黑烟滚滚,汽笛声震天,李爱国总算是理解了这里为何会被称为国内近代工业的发动机了。
列车沿着古老而繁忙的铁轨穿梭,通过了位于搪山南站的0号铁道界碑,正式进入开滦矿区。
因为线路是提前规划好的,身为火车司机的李爱国,并不用担心。
只是当他听到刘清泉喊了一声:“报告正司机,前方有涵洞。”,还是不由得愣了下。
连忙拉动阀门,降低车速。
片刻之后。
外面的天忽然黑了起来,车轮摩擦铁轨的声响变得沉闷起来,整个人有种莫名的幽闭感。
身为正牌铁道技校毕业的学生,李爱国也想起来了,这里应该就是著名的“达道”了。
“达道”是道光年间建造的拱型券砌式隧洞,放在后世也算是保护文物了,没想到在这年代依然能通车。
也真够坚固的。
“达道”只有六十多米的距离。
伴随着刘清泉大吼了一声:“报告正司机,火车离开涵洞。”,外面的天重新亮了起来。
过了“达道”,火车沿着铁轨又奔驰了将近一个多小时。
临近中午的时候,终于抵达了林西矿。
搪山机务段在林西矿的铁道出入口,设置了扳道站,负责进出矿区的火车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