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长办公室,李怀德抓着水杯,手掌不断摩挲,眼神里晦明晦暗。
前方,一个女人努力工作着。
跟易中海和刘海中等人不看好杨小涛,徐远山王国栋等人却是充满信心。
信心的来源,就是杨小涛的年龄。
自从进去轧钢厂,不到五年的时间就从钳工学徒升到八级钳工,走完了其他人一辈子都未必走完的路。
这换一天路,走上去也是时间问题。
一年,两年?还是五年十年?
即便是十年,也不过三十来岁,三十而立,对一个男人来说正是风华正茂年富力强的时候,对轧钢厂来说,同样是最年轻的工程师。
这点时间,他们等的起。
而付出的,只是一点点时间,这买卖,划算!
当然,在他们看来需要很长时间的学习,上路,在杨小涛看来,也就那样。
这几天跟在张主任身旁,杨小涛基本搞清楚技术员的工作任务。
也清楚,工程师的考核方式。
想要成为工程师有两种办法。
第一种,很普通,熬资历,张经验,从技术员一级一级的往上考。
这其中考核内容就是理论和实际结合,有关部门会准备考核内容,考就行了。
一步步,升到九级工程师,从而踏入工程师行列。
另一种,就简单多了,做出突出贡献,就有机会晋升工程师。
碰到机械事故后,出手解决问题,由厂单位进行申请,一般都会通过。
这也是对老工人的一种补偿!
轧钢厂的三位工程师里,就是两个这样来的。
他们在原来厂子里,解决了不少问题,攻克许多难题,甚至自主研发,这才成了工程师。
而这一条,也是杨小涛想要走的。
一步步考核,太费时间,况且理论考核有些烦心。